7. 第 7 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周转过来,你们不用担心钱的事。”
俞安咋舌,“多少?你那块表值小两千?你买的时候多少钱?”
亲妈送她的,无法用价值估量。
姜喻笑眯眯道,“已经卖了就不讨论了。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钱了。”
俞萍有些动容,“说是家人,可都是你在帮我们……”
姜喻打断她,“家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亲情,是陪伴。只要你们在我身边,我就觉得生活有奔头,活着有意义,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以后再不要说这种话了,咱们仨一起努力,试试看,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
俞萍重重点头,“以后有我们能出力的地方,你千万不要客气,对俞安也是,有事直接吩咐他干。”
家里陷入困境,如果不是姜喻坚持,她可能真的要放弃读书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说姜喻是姐弟俩的大恩人也不为过。
俞安轻轻哼了声,算是应答。
“好,我不会客气,你们也不要客气。”姜喻笑弯了眉眼,万事开头难,总算达成初步一致。
既然决定了搬家去县城,俞萍也不再墨迹,当下开始张罗收拾行李,除了衣服被褥,学习用品,连锅碗瓢盆都想一起打包。
姜喻哭笑不得,亲妈从小就节俭啊,仍劝阻道,“这些碗碟脆得很,一路颠簸,不知还能剩下几个,别折腾了,搬到县城重新买吧。”
俞萍舍不得,“都用得好好的,丢了可惜。搬家再买新的,浪费钱。”
姜喻搬家有 经验啊,就给她算账,“不带这些锅碗瓢盆,咱们仨一人一个行李包,去村北头搭车就能去县城,只需要花三个人的票钱。
你要带这些叮叮铛铛的东西,司机肯定不干,多花两个人的票钱都不一定让你上车,说不定还得专门包一辆车,那花的钱就多了。”
俞安也帮腔,“咱们三个人,搬过去先买一只锅三个碗,其他慢慢添置。”
俞萍咬了咬牙,“那就带一个锅吧。”
三个人一起收拾,收拾了一下午,终于在晚饭前把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全部打包好。
虽然有姜喻拦着俞萍,拦下好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最后也把六个化肥袋子塞得满满的。
俞萍很不舍,“从我记事起就住在这里,俞安也在这里出生长大,爸爸出门打工有了闲钱,修葺好几次,才修成现在的样子。这里有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姜喻环住她的肩膀,“故乡就是用来怀念的。人总会长大,离开,早点晚点而已。”
像她,十二岁就被渣爹扔去国外,也被迫长大了。
心底永远怀念的是早逝的亲妈和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傍晚鸡舍里老母鸡在扑腾,俞安想起自己还没喂鸡,急忙拌鸡食喂了,又问,“鸡怎么办?”
喂了一个夏天喂出感情了。
姜喻想了想,“租的院子没有鸡舍。”
再搭一个费力又费钱,而且养鸡也会影响邻居。
最后俞萍拿定主意,“俞安把鸡抓起来绑好,晚上送去刘支书家。”
没有更好的办法,送给刘支书还能让他上心多照应些,毕竟老宅和田地都还在。
晚饭后送去刘支书家,就带回一个好消息,县城一个在外地赚了大钱的老板,联系了村支书,要资助两三个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上学。
刘支书推荐了俞家姐弟。
这几天资助人确认后,就会打钱过来。
姜喻总算明白小俞萍是怎么读完高中的,原来是有好心人资助。
真的是雪中送炭,大大缓解了眼下的困难。
听说姐弟俩要搬去县城,刘支书还爽快地承诺,派村委的面包车帮忙搬。
把俞萍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姜喻觉得,这就是五只老母鸡的功劳了。
既然有车,俞萍当晚又装满两个化肥袋子。
两天之后,村委的面包车载着姜喻和俞家姐弟离开河西村。
一路上,除了必要的寒暄,俞萍没怎么说话,俞安也面色沉沉。
一直到车拐进巷子,停在租定的房子前,两个人脸色才活泛。
等一推化肥袋子搬进屋,面包车离开后,俞萍关上大门,凑近姜喻小声问,“这么好的房子,人家真的愿意出租?”
姜喻安抚她,“定金都交了。吴经理说这家人不缺钱,搬去住三层楼房,老房子就是找靠谱的人看着。租给咱们,当做好事了。他家也有孩子在读一中。”
俞萍这才放心,里里外外看起房子。
看一圈转回来,“沙发床都有,铺上床单就能睡,厨房还有锅灶,洗洗也能用,省得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