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可是闻所未闻。www.chenxiao.cc”

    于丰年惊呼道。

    随即,他问杨建设是否可以亲自触摸一下这件器物。

    短暂考虑后,于丰年最终同意了,同时提醒杨建设务必谨慎操作。

    当洗子放在灯光下面照射时,确实如杨所说,在其底部清晰显出了一个月亮的形象。

    虽然这只是因为天青釉极为精致而导致的光线折射效果,但仍让观众感到非常奇妙。

    林月娥对丈夫的渊博知识感到自豪,她也因此而自豪起来。

    然而,检查过底部后,杨建设的眉头却突然紧锁,说出了惊人之语:“但这不是一件真正的古董,它实际上是一个仿制品。”

    “什么!你是说这东西是伪造的!”

    周围的人都震惊不已。

    对此杨建设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启动了他的专业技能——鉴别之眼。

    通过鉴定他得出了结论:这枚汝窑瓷是仿制品,制造年代是清朝雍正年间。

    当得知这一消息,人群中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此时,已经没有人敢怀疑杨建设的论断。

    “你又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呢?”

    于丰年脸色难看地问道。

    原来在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即四个类似白芝麻粒大小的斑点,被称为“芝麻钉”

    。

    这是一种在真正宋代汝窑中特有的技术特征,用来支撑瓷体防止粘连。

    但杨建设注意到这四个标记有些不寻常,与真品相比稍有差异。

    于丰年听后也认同这一发现,并补充说道这是汝窑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不仅是宋朝,其实各代都有支钉烧,不过说起汝窑最为人称道的当属三钉烧技术,用三根支钉支撑瓷坯。

    可是,这个洗子竟然使用了四个支钉,所以我推测这是一件仿品。”

    “是呀,为什么我没想到这一点呢!”

    于丰年轻轻拍了下头,顿时有一种被一句话点醒的感觉。

    一位工作人员认为:“也有一种可能性,他们是故意用四个钉子。”

    杨建设摇了摇头说:“支钉烧是很常用的技艺,但一般使用的是三、五或七个支钉,即使是其他官窑也很少见四钉的配置。

    在中国,数字四被认为不吉利,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几乎不用四个支钉。”

    “不仅如此,三支钉烧在所有的支钉烧方法中最能展现美观,钉子数量越少对瓷器底部的损害就越小,外观自然就更加优雅。

    举世闻名的汝窑洗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

    于丰年思忖了一下说道:“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如果我们暂且将其视为一种仿制品,基于其烧制工艺来看,它应该出自某个官窑。

    即使在汝窑有避四钉的习惯,难道其他皇帝就对此毫不在意了吗?”

    “你说的也合情合理!”

    杨建设露出笑容:“但是我总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可能四支钉烧有着更深层的寓意。”

    “什么含义?”

    于丰年的脸上充满了疑惑。

    杨建设解释道:“这种特殊的四支钉烧,或许是有某人特地为之。”

    “不明白!”

    于丰年轻轻摇头表示不解。

    于是,杨建设提问:“于老,请问从哪个时期开始出现对汝窑洗的复制呢?”

    于丰年回答:“明朝的宣德年间。”

    “确实!”

    杨建设点了点头:“让我们尝试通过排除法来锁定它的生产时期。”

    “从技术角度看,宣德年间的首次复制尚不够成熟;然而这个瓷器已经几乎可以乱真了,如果不是因为四支钉的特殊做法,甚至连我也难以辨认真伪。

    除了四支钉,这只洗碗在其余方面与正宗的汝窑作品没有任何差别。”

    “如此高超的技艺水平显然不是宣德帝时期可以做到的。”

    “考虑宣德帝做事向来谨慎小心,如果是他的技艺无法达成,那么后代大多数皇帝也未必能达到此等水平。”

    “这样一来,明代可以被排除在外,而剩下的只有清朝制作的可能性了。”

    “没错!”

    于丰年表示赞同并连连点头。

    接着杨建设继续发问:“在清代制陶艺术达到高水平的君主有哪些呢?”

    此时,于丰年的眼睛亮了起来:“应该是康熙、雍正与乾隆其中的一位创作出了这件器物。”

    简短几句之间,杨建设已将复制品的年代锁定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时间段内,这种分析能力让人心生敬畏。

    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