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汝窑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确认为唐代韩滉真迹无疑。

    “再看看这个,知道这是什么?”

    于丰年又指向一个景泰蓝器物。

    杨建设打量一番,答道:“此为元朝制作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耳象尊……”

    “那这呢?”

    “这是《千里江山图》……”

    “再看看这个,又是什么?”

    “那是金瓯永固杯……”

    “还有这个呢?”

    “这是玉云龙纹路……”

    接着他们又检视了几件古物,杨建设对每一件都能娓娓道来其年代、来源及其价值。

    于丰年心中暗暗称赞,从此对杨建设的鉴定技艺彻底信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少在杨建设所鉴别过的物件中,未见有任何错误,而且某些方面的细节知识甚至超过了于丰年的了解。

    对于这位年轻小伙子竟拥有这般深厚的艺术鉴赏造诣,于丰年实为诧异。

    这次展览总共展示了近百件古董,两位很快就走完了全程。

    一路上交谈中,于丰年又一次为杨建设的知识底蕴所震撼,生发出一种遗憾相识得太迟的情绪。

    周围的其他人则完全无法参与两人的对话。

    但他们也能感知到杨建设的辨物能力极其出众,来自胡同里的同伴们都跟随观看了一圈,结果感到十分挫败。

    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众人与杨建设相比,差距明显,似乎自己就像什么也不懂的乡巴佬。

    最后,于丰年引领着杨建设站在一个天青色釉质的汝官窑笔洗前。

    他微笑道:“此物件堪称瓷器收藏中的瑰宝,小兄弟能谈谈对此有何见解吗?”

    “这真的是汝窑笔洗!”

    杨建设不由内心波动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能够在此见到久负盛名的汝窑笔洗。

    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是汝、官、哥、钧、定,而其中以汝窑居首,汝窑笔洗则是其中最上乘之作。

    所谓汝窑笔洗,即为古代文士用于清洁笔端的小容器,而汝窑正是北宋时代的重要瓷器作坊之一。

    宋代文化鼎盛,特别是士人群体备受推崇,在赵匡胤设立的政策规定下——文官只可贬谪不得处死。

    这一措施使得当时许多官员,即便遭受排挤仍能安然无恙。

    例如着名诗人苏轼曾多次遭到王安石贬斥却幸免于死,原因即在于此制度的存在。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如同汝窑笔洗这样供文人使用的物品必然得到极高的重视。

    根据杨建设了解到的情况,在现代的 及上海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某件汝窑笔洗曾以近3亿人民币的高价售出。

    这一价格甚至超过了后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无疑属于瓷器中的绝世精品。

    “确实正是汝窑笔洗,不愧是有如此眼界啊!”

    于丰年点头肯定道:“此件亦是我最喜欢的宝物。”

    此时贰大爷刘海洋插言:“这件到底价值几何?”

    于丰年微蹙眉头,因为真正的藏友不会轻易谈论藏品的价值。

    不过鉴于他是杨建设所在的院落的人,因此回应道:“若按刚才那宣德炉价值计算的话,此器的价值当为其十倍。”

    “嘶—”

    “竟是十倍啊!”

    “太惊人啦!”

    旁观者皆惊讶不已。

    若宣德炉在上世纪售价为三千银圆,则十倍即是三万,按今天货币计算约等于300万人民币。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下一辆高档轿车的价格也不过一万左右。

    忽略众人的反应,他把目光投向了杨建设,并笑道:“杨兄,你看这宝物有何独特之处?”

    杨建设笑了笑,开始解释说:“汝窑洗之所以备受重视,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首先是汝窑的存量非常稀少。”

    他说,“尽管从北宋初便开始生产汝窑,历经163年。

    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汝窑只存世了20年……这从宋哲宗元年起始,汝窑被定为 瓷器,但至徽宗五年就已经停产。”

    “在这短短的二十年里生产的数量必然极为有限。”

    他又说道:“时间已流转至今数百年,现存的汝窑更是凤毛麟角,不到百件之数。”

    接着讲到了第二个要点:“其次在于它的釉质之美。

    其着名的天青釉细腻温润,无人能出其右。

    据传为了追求最为纯正的天青色,在下雨的日子里才会开窑。

    此外,每个洗子的釉面上都有独特的自然裂纹,这使其价值进一步升高。”

    说到这里提到了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中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