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花瓷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哦!”

    杨建设若有所思,“您这儿的旧货是自己收来的,还是别人送来处理的?”

    “我自己不曾走乡串户收集东西,都是有人主动带来的。m.wenqishuku.cc”

    老板笑着说。

    “我想去乡下收一些破烂,然后运到你这里来卖掉,可以吗?”

    杨建设提出建议。

    老板有些意外地看着杨建设,心里想着通常都是年纪较大的人才从事这项工作,而且通过中间倒手赚取微薄的差价,其实是非常辛苦又利润薄如刀锋的职业。

    “你一个小年轻有手有脚,做什么不好,干这个可太辛苦,就算是在街上打扫卫生也能多赚些。”

    老板忍不住提醒道。

    杨建设解释道:“我在轧钢厂工作,就是想要利用下班时间赚点外快,帮补家用。”

    听到这个理由,老板点头同意:“行,只要你将来收到了旧物,直接送到我这里就好,我可以稍微高些收购。”

    “太好了,多谢了,那我先告辞!”

    杨建设礼貌地点点头,跨上自行车离开了废旧物资回收站。

    是的,杨建设真的计划这么做。

    那个时代垃圾很少,收集旧物本身并不赚钱。

    然而他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旧物回收,而是在回收旧物的过程中暗自寻找古代文物的机会。

    当时,像潘家园这样的专业文物流通市场尚未形成,鸽子市也不可能有太多有价值的古董。

    但以旧物回收作为掩护的话,就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居民家里去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只要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就想方设法把它买到手。

    在返回的路上,杨建设边骑车边细细观察新得的宣德炉。

    那光滑细腻、光泽均匀且带有些许金、银色斑点的小炉,让他爱不释手。

    宣德炉并非纯铜制成,里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金银材质,这些点缀的金银色泽使得其外观更加华丽。

    据传,宣德炉是由明朝宣德年间由宣德帝亲自监制的,总共生产了三千多个。

    这类型的珍贵文物原本属于皇室成员或朝廷显赫人士所拥有。

    后来许多被随葬在主人的墓地中,因此进入清朝后,真正存在的宣德炉已经非常稀少了。

    于是,宣德炉到了清朝仍极为珍稀,深受藏家喜爱。

    连一代 的乾隆皇帝也对其情有独钟。

    因此,在整个清朝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宣德炉,据说数量达到数万件。

    而模仿宣德炉技艺最高超的是雍正年间的作品。

    因此,能够拥有真品的宣德炉是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情。

    这只炉子当时只花了两块钱,到了后来市场价格却达到了一千六百万元。

    无论货币怎样贬值,这一买卖无疑是稳赚的。

    “啊!建设啊,你就这么用两块钱把它买了?真是乱花钱的败家子!”

    阎埠贵有点为杨建设感到痛惜。

    在阎埠贵看来,这炉子一点用也没有,花了两块钱买回来当然是赔了。

    “呵呵,叁大爷,你难道不觉得它很精美吗?”

    杨建设只是轻笑着,并没有多加说明。

    阎埠贵撇了撇嘴:“精美有什么用,又不能拿来当食物吃。

    算了,既然你那么有钱,我自然也不会去买这样的东西。”

    “对了,建设,你还真的打算去做废品回收的工作吗?”

    杨建设点了点头:“是的,我回家准备一下就出发。”

    “哦……”

    阎埠贵摇摇头,对杨建设的选择感到费解。

    杨建设回到家就开始准备行动。

    他先是找了个形状适合挂在自行车上的编织筐,然后带着这个筐和自行车来到供销合作社换了一些零钱。

    接着他就开始了他的收货行动。

    “收废旧咯!”

    “哪位有废旧物品想要出售?”

    “谁有废旧物品要处理吗?”

    杨建设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道和巷子里大声地呼喊。

    “这小伙子是不是脑子有病,骑着个自行车来收购废品。”

    “也不怕车坏掉了!”

    “看他那样子,像是家里出了什么不幸的事情,挺令人同情的。”

    沿途上不少人在背后议论纷纷。

    大家都知道有人收购废旧物资,但没见过有人用自行车来收废品。

    在这个时代,谁会有自行车而还来做这份工作呢?

    “年轻人,废旧的铁你打算怎么付?”

    在一个巷口里,一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