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白玉玦(九)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华灯初上,璀璨燎原。西街之上,明灯盏盏,悠悠散人,欣然同往。

    沈书清穿过丛丛人流,脸上划过流水似的灯光,映得稍掺脂粉的脸颊更加光彩照人。

    虽扮作男儿身,可她不想朴素。

    沈书清迈着极快的步子,赶到相思桥。

    李玚早晨去信所约之地。

    桥上来来往往的人极多,沈书清跑至桥顶,翘首盼着,生怕自己一不留神,错过了李玚。

    有卖烧饼的,有带孩童的,就是不见佩着白玉玦的。

    她想挤身再往前探探,想着李玚是不是在桥底下等她,却被路过的老翁撞了一下,趔趄了几步。

    已经过了时辰,李玚还没来,若不是宫中强留,不让他外出?

    沈书清逐渐有些失望,满怀期待落了空。

    她慢慢转身,眼神却逐渐惊喜。

    踩着摇曳的烛光,盈盈明灯映照着李玚灵动的白衣,腰间的白玉玦忽明忽暗,照着过往攒动的人影。

    背靠着西京所有的星光,李玚一步一步朝她走来。

    “等很久了吧?”李玚温柔地笑着,朝堂之上的凌厉一扫无余。

    沈书清有些冷,吸了吸鼻子,可却笑着摇了摇头。

    李玚将手中圆圆的灯笼放至沈书清冰冷的手上,他不禁蹙了蹙眉,问道:“手怎会这么冷?”

    沈书清接过灯,好奇地打量着。灯上没有过多的装饰,明黄色的薄纱围成了一圈,外面扎着几条细细的竹篾。

    “你做的?”沈书清的眼睛亮亮的,不曾一刻离开过灯笼,虽有些简朴,可她却很喜欢。

    李玚不知何时买了个烧饼,塞到沈书清手里,回道:“正是做这个灯笼,费了些时间,才来晚了些。”

    沈书清手小,想把烧饼还给李玚:“我用过晚膳了。”

    李玚将烧饼推回去,笑道:“给你暖手用的。你若是真饿了,也可以选择吃掉。”

    沈书清看着手中的烧饼,手确实暖和了不少,觉得有些好笑:“哪有人用烧饼来暖手的。”

    “出门急,忘带暖炉了。”李玚耐心解释道。

    沈书清笑眼盈盈地望向李玚,他身后连个随从都没有,可见用心:“你用什么法子逃出来的?”

    身旁有人急匆匆地跑过,李玚眼疾快一步走到她身边,护着她:“我办的灯会,自然要来看看成果。”

    沈书清抬眸,询问道:“那不是只有陛下一个人在宫中了?”

    李玚拉着她往桥边走了几步,嘴角隐隐地笑着:“皇宫内,怎么会冷清。”

    “也是。”

    李玚俯下身,趴在沈书清的耳边,轻声说:“阿晗,今夜就你我二人,良辰美景,不要轻易辜负。”

    沈书清偏过头,对上了李玚不怀好意的目光。她稍稍后退,拉开一些距离:“我现在是男儿身,注意分寸。”

    李玚忍俊不禁,笑着摆摆头:“沈大人,请吧。”

    沈书清跟着李玚下了桥,紧紧贴在他身后。

    李玚似是注意到了她的窘迫,拽着她的手臂拉到自己身边,不再松手。

    沈书清猛然一惊,可也任由李玚安安分分地拽着她。

    路边有卖香囊的,各色糕点的,还有许多新奇玩意儿。

    前面人群团团围住,止不住地拍手叫好。沈书清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踮脚往前凑着才看清。

    原来是有人在杂耍,火星子在那人手上同寻常之物,随意摆弄。

    沈书清真切目睹了火树银花,震撼万千。

    “以前西京总怕出乱子,灯会不过是放放河灯,看看夜景,丝毫没有人情味。这次百姓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倒是添了不少乐子。”沈书清浅浅地笑着,眼神追随着杂耍之人不肯松。

    李玚见她看得起劲,没舍得拉她走,站在一旁应道:“往常灯会不过多了几盏灯,人们也不会觉得稀奇。今年办得热闹些,少些制约,好让有手艺的人有口饭吃,入冬了也格外高兴些。”

    沈书清转过头来看向他,说道:“费心了。寻常人家冬日最难熬,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添些傍身钱。”

    “看完了吗?看完的话我带你去个地方。”李玚轻声问道。

    沈书清点点头,躬着身子离开了人群。

    穿过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踏过青石长板的漫漫古街,李玚带着她到了长河边。

    相思桥下,长河畔旁。

    长河之上,已有数盏花灯点起,如天上绚丽的星河,托起人们最纯真美好的梦。

    沈书清静静地注视着河面上漂浮的花灯,不由地想起浔河边稀碎的月光。

    “阿晗。”李玚在她身后唤她。

    沈书清转过身去,瞧见李玚端着一只花灯送至她面前,低眉笑着。

    “给我的?”她呆呆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