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腊月风情、传统习俗与风水禁忌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动作,南北皆不提倡,诸神归位的腊月,安稳为上,贸然搅扰,恐惊了神灵清净,为来年运势埋下隐患。

    

    腊月二十八,北方的厨房再度热闹非凡,发面蒸制各类糕点。年糕软糯香甜,寓意年年高升,生活蒸蒸日上;花馍精巧别致,融入花鸟鱼虫等吉祥元素,寄寓着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灶火熊熊,蒸笼热气腾腾,满室都是粮食的甜香。南方“洗邋遢”持续升温,从屋内到庭院,每个角落都被悉心清扫,春联、窗花也闪亮登场。大红的春联写上对新年的美好憧憬,镂空的窗花透着灵动喜气,把家内外装点得红红火火。这一日,话语也被加上“紧箍咒”,负面丧气话一旦出口,仿若引狼入室,怕把晦气招惹进门,让阖家笼罩在阴霾之下。

    

    腊月二十九,北方人家精心筹备年夜饭菜肴,厨房里烟火不断。锅碗瓢盆碰撞声,食材入锅的滋滋声,交织成一曲新年序曲。不少地方还会上坟请祖,子孙们带着香烛、鲜花、供品,前往祖先墓地。墓碑前,摆上佳肴美酒,燃香焚纸,磕头祭拜,缅怀先人功绩,轻声诉说家中大小事,祈求祖先在天之灵护佑家人平安顺遂、诸事兴旺。南方祭祖仪式同样庄重肃穆,家族祠堂或家中的祖先牌位前,摆满丰盛祭品,长辈带领晚辈依次行礼,神情肃穆,心怀敬畏,追思祖先恩泽,期许家族绵延昌盛。这一日,破土动工乃大忌中的大忌,大地仿若沉睡的神灵,此时惊扰,便是破坏祖先安宁,来年恐有灾厄降临,诸事难顺。

    

    大年三十,喜庆氛围如烈火烹油,攀至顶峰。“腊月正当三十夜,几人到此惺惺”,北方城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春联对仗工整、墨香四溢,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年夜饭桌上,饺子领衔主演,形如元宝的饺子,承载“更岁交子”的美好寓意;鱼更是不可或缺,静静卧在盘中,祈愿年年有余。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守岁唠嗑、看着春晚,欢声笑语不断,温馨满溢。南方年夜饭食材更为丰盛奢华,鸡、鸭、鹅、鱼、海鲜摆满桌,每一道菜都暗藏吉祥寓意。汤圆也适时登场,软糯香甜,象征团圆甜蜜。新旧交接时分,鞭炮烟花轰然绽放,璀璨光芒照亮夜空,驱散旧年阴霾。这一晚,水缸必满,水寓意财富,满缸水象征日子富足;若有物件不慎打碎,需即刻高呼“岁岁平安”补救;垃圾不能随意扔出门外,那可是把财气往外送,要等到初二祭了财神,初三清晨方可清理。

    

    其实,整个腊月还有诸多细致入微的禁忌,犹如隐匿在民俗脉络中的暗线,悄然维系着传统的秩序。女子经期,在传统观念里,气血虚弱,阳气不足,需回避祭祀仪式。神灵祖先,庄重而威严,此时参与,怕冲撞其灵,为家中招来晦气,让新年蒙上阴影。给长辈、孩童准备的新衣,不可提前试穿,新衣承载新年福气,提前上身,仿若过早支取福运,会坏了新年的好兆头,让吉祥之意大打折扣。夜晚走路,忌讳吹口哨,静谧的腊月夜晚,口哨声突兀尖锐,被视作会招惹孤魂野鬼的信号。一旦招惹,家宅恐难安宁,噩梦连连,孩童啼哭,搅得阖家不得安生。腊月里,邻里之间倘若起了争执,定要尽快和解。带着怨气跨年,就像怀揣着一颗定时炸弹,来年人际关系定会生出龃龉,诸事不顺,仿佛被怨念诅咒。日常饮食,也有讲究,饭桌上筷子不可竖直插在饭中,那是祭祀亡者的方式,用在平日,极为不祥;吃鱼时,不可翻面,“鱼”与“余”同音,翻面寓意把余财翻走,财富外流。

    

    腊月里,婚丧嫁娶也遵循特殊规则。古人云“腊月尽头无嫁娶”,这一时节节庆密集,祭祀庄重,婚事的热闹喧嚣,怕会冲淡祭祀氛围,还可能冲撞神灵,给新人婚后生活带来波折坎坷,所以鲜有人选在腊月成婚。而丧葬之事,若不巧碰上腊月,程序更为严谨。孝子贤孙守灵时,哭声需克制,不可嚎啕过度,以免惊扰四邻,也让逝者不安;出殡路线需提前勘察,避开热闹集市、神庙道观,以防冲撞神灵、影响他人,力求平稳送逝者往生。

    

    娱乐活动同样受限,牌桌之上,忌说“输”字,哪怕手气不佳,也得委婉表达,用“背”之类的字眼替代,生怕一语成谶,新的一年都走霉运。孩童玩耍,不许哭闹打闹太甚,大人们觉得,腊月里小鬼活跃,孩子哭闹易招邪祟近身,得时刻保持家中的祥和安静。

    

    这些禁忌,或源于古老迷信,或饱含生活智慧,它们穿越历史长河,代代相传,扎根民间。虽时代变迁,有些已渐成模糊记忆,但在腊月这个特殊月份,依旧能唤起人们心底对传统的尊崇、对未知的敬畏。它们与热闹非凡的风俗交织共舞,让腊月的每一步都走得庄重而谨慎,护送旧年的余晖缓缓退场,引领新年的曙光盛大登场,在岁岁年年的轮回中,延续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脉络与精神家园。

    

    再看那街头巷尾,卖年货的摊贩扯着嗓子叫卖,年画、春联、红灯笼琳琅满目;集市里,人群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新鲜果蔬、肥美肉类堆积如山。邻里间互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