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治官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的铁血王朝,就这么被那些披着圣贤书的蛀虫蚕食了根基,无论是谁读到这篇历史心里都很难平静。
调整好心态后李景隆沉声说道,“陛下,历朝历代都很少有像咱们大明这般自私自利的贪官恶吏,究其原因还是咱们大明的政策出了问题。”
朱允炆闻言一愣,随后正色道,“什么问题?”
李景隆脑海中飘过曾经在电视上听到的一句话,“你不拿我不拿,耿专员怎么拿?耿专员不拿我们怎么进步…”
李景隆正色的说道,“朝廷给官员的俸禄太低,所以官员们就有了不得不贪的理由,上层的官员想贪就会暗示下层的官员先贪,只有下面人拿了,上面人才会拿,”
“上面的人拿了,下面的人就会得到提拔机会,所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也就是所谓的结党营私了。”
可能连黄子澄自己都不清楚,他的“黄党”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下面一起拿的人实在太多了…
朱允炆皱着眉头,细细品味着李景隆的话,手中有权力的官吏让他们过的与百姓一般清苦确实很难,
但官员俸禄是太祖定下的,更改俸禄就必然会引起一场改革,虽然反对的声音应该会很小,但每年都会多支出一笔钱,而且这笔钱会很多。
“钱从哪来?”朱允炆问出心中疑惑,
“商业已经逐渐繁荣,朝廷今后的税收将会一年多过一年,朝廷完全有能力负担这笔支出,而且加俸禄并不是只给他们加钱就行了,还需整顿吏治,只有吏治清明才能让大明百姓富足,同时也能为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
李景隆眼中闪过精光继续说道,
“现在的大明虽不至于民不聊生,但也算不上繁荣昌盛,百姓仍旧过的很苦,究其原因是许多的地方官一直都在惦记着百姓家中的那点余粮,”
“此次湖广之行我就见到过一个县城的知县,他打着朝廷的名号收税,将赋税收到了建文二十年,”
朱允炆闻言浑身一颤,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李景隆,“他怎么敢的,监察官呢,百姓没人告状吗!”
随后朱允炆想到李景隆刚才的话,自嘲的笑了笑说道,声音很轻,也很冷,“也是,这么多钱粮他一个人也吃不完,大家都拿了就会配和他演戏,百姓也就自然而然的将这笔烂账记在我的头上!”
强行压下怒气的朱允炆沉声问道,“兄长,你刚才说的整顿吏治如何实施?”
“贪官污吏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会有,很难将其彻底杜绝,但只有让官吏们不再为生活发愁,才能消除大部分“迫不得已”的贪腐,”
意思很简单,“得加钱…”
朱允炆闭上眼将自己代入那些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官员角色后,也感同身受的点点头,“不能让大明官员饿着肚子处理政事,加俸之事可行。”
这时,李景隆眼中闪烁着寒芒,冷冷的说道,“至于那些想靠着手中权力过上奢靡日子的贪官,陛下可令锦衣卫在民间收集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钦差去稽查,一经查实就按照太祖的剥皮充草之法惩治。”
“锦衣卫也要有人监督,陛下的耳目可以多招募一些人手,分散到各地暗中监督锦衣卫,一旦发现锦衣卫有被腐蚀的可能,钦差可一并查处。”
“可,”锦衣卫现在已经有了腐烂的迹象,对于安排人手暗中监察这件事,朱允炆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见朱允炆答应,李景隆继续说道,“相比贪官,光拿俸禄不做事的官吏同样可恨!”
朱允炆点头表示赞同,“兄长可有办法?”
办法,当然有…
张居正的考成法对于封建王朝的懒政来说可是非常有效的,李景隆快速将考成法在大脑中过了一遍,将其简化后轻声说道,
“六部将所有应办之事,按照道路远近、事情缓急,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在三套账簿上记录在案。”
“一套留在六部、都察院存底,一套送六科监察部门以备注销,一套报呈内阁查考。”
“中央六部与都察院对于所有承办官员,每月检查一次,完成一件则注销一件,未能按期完成者,需如实申报,否则以违制罪论处。”
“六科监察部门稽查六部执行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并对违限者提出处分意见,内阁则稽查六科,并对违限与欺瞒者予以惩处。”
朱允炆听后崇拜的看向李景隆,这个办法可以有效的整顿官吏懒政和不作为的歪风邪气,一层监督一层,
但凡哪个部门出现问题,上层监督部门都会在第一时间知晓,并能及时做出应对,也无需担心他们会串通一气糊弄朝廷,因为内阁存有底帐,他们根本不可能抹去痕迹,
若是连内阁都被买通了,那他这个皇帝也就不用当了,直接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