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52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好”,然后表示:“等我安排好我的部署,我也来写信!”
程将雪笑道:“那我先去叫厨房准备着了。恒儿,不许闹你小师叔。你小师叔才从大牢里出来身子不好,你多懂事些,不要捣蛋。”
颜之恒蹦蹦跳跳:“我才不会呢!”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寒风刺骨,沙尘肆虐。大营中,担任兵马大元帅的齐老国公正在桌前看一副巨大的沙盘。
风透过营帐的帘子透进来,这位兵戎一生的老元帅握拳在嘴边轻咳了两声。
“您应该保重身体才是。”冷硬的声音响起。
老元帅不回头看也知道是谁来了,他笑道:“孟监军怎么来了?”
孟谅看了桌上冰冷冷的头盔一眼,上面早已结了一层寒霜。他语气不容置疑:“若是下官不来,还不知道老元帅的帅帐之中,竟然连炭火也舍不得升。”
老元帅哈哈笑道:“这算什么?当日我随先帝南征北战,比这条件更加艰苦的时候更多。本帅与兄弟们啮雪啖毡,可曾皱过一下眉头?如今不过是少许炭火未升,孟监军莫要担忧。”
“老元帅这话说的,活像不知道那是从前。”孟谅说话可从不知道客气二字。他没好气地说,“您也爱惜一些自个身子,陛下可还指望您老一直为他开边扩疆呢!”
一边说,一边亲自将炉里的炭火升起。
放在桌上的头盔,在暖气的烘热下,蒙在表面的寒霜慢慢融化。
老元帅笑眯眯的看着年轻人,对于他并不恭敬的言语,也没有半点恼火的意思。反而在他升了炭火之后,招手叫他过来:“你看这一处,有没有点当年长平之战的意思?”
长平之战?
孟谅的眉头拧起。那长平之战,乃昔日秦国与赵国的战略决战之战,更是有史以来神州大地上最早、规模最大,同样也是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战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大大削弱赵国战力,也大大违背“不杀降”之原则,为后续的秦国不得不一个个死磕硬骨头埋下伏笔。
蔡泽曰: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通典》曰: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他紧紧抿唇,眉宇间流露出一些担忧。他快步走近沙盘,细细观望老元帅给他指的那一处地方,又在心里细细琢磨若他是敌方,他会派哪路将军出兵。
这也是老元帅喜欢孟谅的地方。没有一个出色的将领会不欣喜于看到自己营帐中,有个文韬武略俱全的年轻人!
看完,心里也思量完,孟谅不得不承认他的心里也浮现出了同样的担心。
“若是他们派出螯伯雷,此战我们怕是不稳。”
老元帅眯着眼:“不仅是不稳。若他们在这险要处投入的守军,远远大于我们的兵马,纵使最后俘虏了他们,怕也不得不落入白起那般尴尬的境地。”
白起为何杀降?
是因为他本性嗜杀,想不到杀降的坏处,也考虑不到如果吞下那四十万兵马有多大好处吗?
不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所带的兵马粮草,根本不足以让他吞下四十万的赵军俘虏!
孟谅又观察了一会儿沙盘,心里模拟了好几次的战略交锋,却都难以搏出一条安稳的出路来。
老元帅也不急,左右他只是提前发现了这处关点,做着准备。他笑道:“孟监军若是感兴趣,可以留着慢慢想。如今我军还并未攻打至此处。战场上瞬息万变,也许契机就在其中也未定呢。”
孟谅微微拱手。
……
草长莺飞,正是踏春的好季节。
连着风筝的线微微晃了一下,头重脚轻,似乎马上要坠落下来。但很快东面一阵风, 将这只风筝又重新托起。
捏着风筝线那端的是个容颜甚是姝丽的女童,身上的气息却活泼,无端令人想起“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诗句。
她轻盈跳跃在沾着露水的青草地上,带着风筝一阵儿地跑,那双灵动盛满欢笑的眼,朝气蓬勃。
就这样放了一会儿风筝,太阳摇摇地升到半空,平坦的草地那边远远传来许多人的叫声:
“族长!族长!岑元子来了!”
女童将风筝线一松一紧,让自己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族长!族长!”
待到族人跑近了,女童才慢慢将风筝线一拽,开始收回。
“慌慌张张做什么?”她的声音稚嫩,甚至带着点儿漫不经心的软萌,然而话里行间,都带着与她嗓音乃至面容不相符的成熟与威严。
族人们七嘴八舌道:“岑元子来了!现在就在花厅里!”
女童收风筝的动作一停,诧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