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齐王自刎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齐王自刎
他缓缓地将那柄名为“龙渊”的宝剑自腰间解下,眼神中满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这把剑,据传乃吴国忠良伍子胥之遗物,剑鞘虽不显山露水,内里却藏有惊世锋芒。当他轻轻拉开剑鞘,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剑身上“龙渊”二字,镌刻得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龙吟虎啸之力,剑刃冷冽,透着森森寒意,锐利得足以割裂虚空。
“可惜了……”他轻声叹息,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抹无奈与自嘲。自古以来,宝剑择主,而今他自身已沦为失意之人,心中不禁自问,是否还有资格承载这份荣耀与传承?
然而,就在这思绪万千之际,一抹不可思议的幻象浮现眼前——他的父亲与爷爷,两位在他心中最为尊敬的亲人,竟仿佛穿越时空般,站在门口,笑容可掬,目光中满是温柔与鼓励。
“阿爷,父亲!”他震惊之余,不禁失声呼唤,那声音中既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也有对逝去亲情的深切怀念。这一刻,所有的失落与挫败似乎都暂时消散。
父亲依旧以那不变的微笑凝视着他,面容宁静而祥和,眼神中满溢着温暖与深邃的智慧。爷爷则宛如超脱尘世的仙人,鹤发童颜,身形挺拔,仿佛一棵历经沧桑的古树,散发着不可言喻的力量与坚韧。
“孩儿不孝,未能遂了您二老的心愿。”司马冏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悔恨,泪水如同决堤般涌出,他颤抖着双膝,想要扑倒在虚无中的父亲与爷爷面前,却猛然发现,眼前除了自己的倒影,只剩下空旷而寂寥的大帐。
“阿爷,父亲!”他嘶声力竭地呼喊,声音在寂静中回荡,却无人回应。四周的一切仿佛都凝固了,连战场上往日的喧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战士们是否已经尽数陨落?不,更可能是他们如同那些幕僚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逃离,应验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悲凉预言。
司马冏茫然地环顾四周,眼神逐渐空洞,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这世间,竟已无可留恋……”他喃喃自语,仿佛是在说服自己,又似在告别这纷扰的红尘。随即,他眼神一凛,做出了决绝的决定:“也罢,本王便随父亲、阿爷而去,或许那天上仙境,方能洗尽这尘世间的苦楚。”
言罢,他毫不犹豫地抽出了腰间那柄名为“龙渊”的宝剑,剑光如寒霜,映照着他决绝的脸庞。没有丝毫犹豫,他将剑锋对准了自己的脖颈狠狠地抹了下去……
——————
荥阳城内的百姓,在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争阴霾之后,简直不敢相信,那无尽的战火竟已悄然熄灭,和平的曙光重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当李赫与罗旭并肩立于城中的巍峨鼓楼上,以洪亮之声向全城宣布这一喜讯时,整个城池仿佛被施加了定身术,一时间,空气凝固,百姓们皆是一脸愕然,震惊之余,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息之长。
然而,当这震撼人心的消息逐渐渗透至每个人的心田,人群之中瞬间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与欢呼,那声音之宏大,直欲掀翻天际的云层,响彻云霄。它不仅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生命重获自由的无限喜悦与感激。
尽管荥阳城已不复往昔繁华,半城废墟,满目疮痍,无数家庭失去了温暖的港湾,但在这废墟之上,人们的心中却燃起了更为炽热的希望之火。他们深知,只要生命得以延续,家人能够团聚安康,便是这世间最大的幸福与安慰。
于是,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百姓们开始自发行动起来,他们不畏艰难,四处搜集着可用的材料,无论是破旧的布匹还是残损的木料,都化作了重建家园的宝贵资源。夜幕降临时,荥阳城更是被点亮了万盏灯火,张灯结彩,绚丽多彩;街头巷尾,锣鼓声声,热闹非凡,整个城池仿佛被一层欢乐的氛围所笼罩,变成了一片欢天喜地的海洋。这不仅是对过去苦难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大人,若非亲眼目睹,下官断难置信,一位年仅弱冠之年的青年,竟能展现出如此非凡的勇武与智慧,更兼心怀百姓,仁爱无双。这无疑是西炎之幸,万民之福!”罗旭在战后余悸中,语气中满含钦佩与感慨。
李赫闻言,面色平和而坚定,缓缓言道:“我朝诸王各自为政,兵戎相见,内乱频仍,百姓饱受战火之苦,而边陲外族亦对中原虎视眈眈,四海之内,尚无一刻安宁。此番战事,实为对诸侯王及各地州郡长官之深刻警醒,望其能敬畏朝廷法度,共谋天下太平。为使我西炎国富民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终有一日能四海升平,我们必须勇于革新,推行利国利民之新政。你我同朝为臣,责任重大,还望府君不吝才智,鼎力相助,共襄盛举,以造福苍生,安定天下。”
罗旭闻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仰,连忙躬身作揖,言辞恳切:“大人您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殚精竭虑,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朝廷的稳固与百姓的福祉。下官深感敬佩,更觉责任重大。待新政颁布之际,罗旭定当全力以赴,鼎力支持,确保新政顺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