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风云变幻 【第一卷完结】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朱雄英低着头想了想。www.hualuowx.com

    因为洪武二年,朱元璋于府、州、县皆立学校,但是虽有县学,但数量和规模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子需求,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百姓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控制较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学术自由和文化繁荣?.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资质和兴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育体系的层次和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朱雄英原本的打算是从科举开始改革,设立多学科,让朱廉负责各个学科的推广。

    但是在科举八股取士这一政策上,朱元璋就定下了口,因为稳固皇权科举不能改革!

    所以现在朱雄英只能退而求次先尽量让大明大部分的孩童上学堂,以后贯彻科举改革的想法了!

    朱雄英沉默半晌抬起头说出自己以后的想法。

    “孙儿之前了解到朱廉为理学大家,想让朱廉负责管理大明学院,在各个府县设立学堂,发扬理学的传承,最重要的孙儿想让大明的百姓也学习知识,在大明偏远穷困之地也设立学堂,尽量让咱大明的孩童从小就意识到学问的重要性!

    朱元璋沉思了很久。

    “可,但是他愿不愿意咱可不知道!老犟种了!”

    朱雄英笑道。

    “孙儿试试,若可行皇爷爷您就为孙儿下这最后一道旨!”

    ......

    第二天一早朱雄英就来到了翰林院。

    文学博士朱廉正整理为太孙侍讲侍读的事物。

    朱雄英走进大殿。

    “先生安好,学生朱雄英有礼了!”

    朱廉抬起头。

    “太孙殿下客气了,今日就准备学习课业?”

    朱雄英施完礼抬起头来。

    “先生今日学生有一理学之事不明,想与现在探讨下这理学问题”。

    朱廉惊讶到,愣愣的看着朱雄英。

    从楚王府第一次见面对太孙朱雄英的印象就很好,那日的一句“先生”竟然真延续到了现在。

    太孙今年才九岁吧?竟然开口与我探讨理学?

    朱廉沉声说道。

    “太孙殿下,能与您共论理学,此乃臣之荣幸。”

    朱雄英匆匆摇摇头。

    “在下是您学生,先生不必谦虚。我观这理学纂言,强调道德之修养与天理之追寻,先生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朱廉脱口而出。

    “殿下,依臣之见,理学所倡之道德修养,乃为人之根本。遵循天理,约束自身,方能正心诚意,达至君子之境。”

    朱雄英又追问。

    “然如今,若仅靠个人之道德约束,恐难以扭转百姓思想。”

    朱廉殿下微微笑道。“所言极是。但理学之影响,若能广布于朝堂民间,形成风尚,亦能渐改世风。”

    朱雄英赶忙道。

    “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将理学之理念有效推行,以利国利民?”

    朱廉思考半晌。

    “殿下,唯从教育入手。令学子自幼研习理学,使其深入人心。再者,于朝堂之上,以理学之标准选拔官员,如此上行下效。”

    朱雄英低头叹道。

    “此计甚好,但恐执行之时,多有阻碍。”

    朱廉不假思索。

    “殿下忧虑不无道理。然只要坚定信念,逐步推进,或能有所成效。”

    朱雄英看着朱廉。

    “然何人能推进,何人会推进?”

    朱廉已经入了朱雄英话语的圈套。

    “必是与理学研究透彻,熟读程、朱之学!”

    朱雄英脱口而出。

    “先生可否胜任!可能胜任!”

    朱廉抬头睁大了双眼!

    太孙竟然通咱一生的追求!

    因为朱廉认同理学中蕴含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理学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他一生的愿景就是希望人们通过学习理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大明的和谐稳定!

    朱廉惶恐的抬起手对朱雄英拱手施礼。

    “臣愿担此任,愿为大明推广理学之念鞠躬尽瘁!”

    ......

    洪武十六年二月初一。

    朱元璋下诏,任文学博士朱廉为国子监祭酒,统管大明学府。

    洪武十六年三月,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留下平西侯沐英统治云南。

    同年四月,朱元璋赐徐达六神药,医治病症。

    看着徐达日益康复,朱雄英也在担心着因为徐达的存在会不会使历史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