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张武扩军等决战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司马懿才不管你投不投降,你特么的在这么关键的时候造反,害老子大老远跑到这里挨冻,还想活命?于是传令将公孙渊斩首,进城后又将公孙渊这一支全部斩杀,令人将公孙恭从牢中放出来,让他官复原职,出榜安民。
司马懿将公孙家族其他人基本上都杀光了,唯独留下公孙恭,并非是司马懿仁慈,而是他要利用公孙恭快速稳定辽东的局势。
现在楚军正大举进攻魏国,按照原来的计划,司马懿是要去长安协助夏侯懋督雍凉战事的,只不过辽东之乱关系到魏国的生死存亡,所以司马懿才亲自带兵来辽东。现在公孙渊已死,司马懿需要快速稳住辽东的局势,然后迅速回洛阳。
公孙家族毕竟统治辽东那么多年,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威望和基础的,因此要想迅速稳住辽东的局势,就需要借助公孙家族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张武这个大威胁存在,司马懿肯定要把公孙家族斩草除根,把辽东彻底纳入魏国的统治,确保幽州这个大后方安全稳定。
反正公孙恭是个废人,无法生育,公孙家其他男人都被杀了,等公孙恭一死,公孙家族也就算是彻底灭亡了,到时候再派遣其他官员来治理辽东就行了。
公孙恭能保住一条小命就非常感恩戴德了,哪还敢再多想,只能听从司马懿的命令行事。
等司马懿安顿好辽东之事后,刚带兵返回邺城,就得到魏军东西战场全部战败的消息,不但丢失了广陵和五毒,连五子良将都死了俩。
司马懿感觉事情很不妙,平定辽东的喜悦顿时消失不见,以后魏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再这样下去只怕就挡不住张武的北伐了。
其实就算是丢了广陵和武都,魏国的处境也跟历史上三国鼎立时期是一样的。汉中之战后,曹操主动放弃了武都,但是将武都的百姓都迁走了;而曹丕称帝后,广陵郡其实也没有掌握在曹丕手中,而是成为魏国与吴国的缓冲地带,甚至广陵的南部靠近长江的地方已经被孙权占领了。
而在荆州这块地盘上,孙权派吕蒙背后偷袭关羽后,关羽兵败被杀,荆州的大半地盘都归属吴国,魏国还是只占据着襄阳和樊城。魏国没有水军,即使占据着襄阳也无法渡过长江去攻打南郡,所以魏国和吴国在荆州基本上是相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就心照不宣地保持下去。
所以,虽然魏国又一次丢失了两个郡的地盘,但和历史上的魏国实力相差不大,那时候的魏国在三个国家中还是实力最强的。
但是,现在魏国面对的可不是两个瘸腿的国家,而是一个统一的南方大国,一个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已经远远超过魏国的楚国。
张武得知司马懿杀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后,一点也不意外和惋惜,在张武看来,从公孙渊打算左右逢源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了弃子,他唯一的作用就是牵制了司马懿和五万精锐魏军,使洛阳的无法派兵支援广陵或武都。
如果公孙渊真能帮助张武夺取幽州并真心归降,张武是不会亏待他的,因为这可以让张武提前一统天下,但张武不会寄希望于不确定的事情上,反正他现在处于优势,不用去冒险。
现在武都已经到手,下一步就是依靠马超在凉州的影响来攻略凉州,获取战马,扩充骑兵队伍,然后与魏国进行决战。
决战的地点就是关中,就是长安。
首先是长安的地理位置,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长安、洛阳这一带仍然是天下的中心,是中原腹地,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其次是长安的政治地位,长安是西汉的国都,洛阳的东汉的国都。魏国是受大汉的禅让而立国的,如果长安落入张武手中,全天下的人都会觉得天下的气运已经落到张武身上了。
因此,关中之战将是魏楚两国的大决战。如果魏国战败丢掉关中,即使不会立刻灭亡,也将进入倒计时。因为过了关中之后,整个北方将无险可守,届时楚军的骑兵足以在平原上与魏军抗衡,但楚军的各种装备武器却不是魏军能比得上的。
如果不能在战场上正面阻挡楚军,在火药面前也没有一座城池能守得住。
东面拿下广陵之后,张武便不打算继续扩张,因为不管是北取徐州还是西进豫州,都需要骑兵和大量步兵,楚军在东线战场布置的兵力大部分还都是水军。
就算以后楚军的骑兵成型了,张武也不可能把骑兵再调到扬州或徐州去作战,战马这玩意可是非常娇贵的,万一水土不服就完蛋了。
公元216年,张武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备战,这一次主要扩充的是骑兵和海军。
占领武都之后,凉州的大门已经被打开,魏国再也无法有效阻止楚军获取战马。利用马家的威望,还有武都之战中缴获的战马,楚军的战马足够将骑兵扩充一倍。
但战马有了,合格的骑兵却不足,还需花费时间来训练。
如果要招募那些从小就会骑马的羌胡人当兵的话,张武很快就能组建起至少三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