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枪械前夜无人民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一笑,又道:“所谓经练敢战能战之卒,其实敢战和能战完全是二回事,敢战者,法度纪律缴晓恩义就可。”
“能战,却由身不由心,此时,更在禀赋!”
突然之间,内阁明白这是极重要的话,所有的人都挺直了身子竖起耳朵静听。
“人出生,就有禀赋差异,南北有,具体一乡一村一家都有”
很长时间,历代都认为,北人剽悍,可出精兵,而南人柔弱,练不出精兵,其实就是禀赋区别。
可朱元璋以南统北,戚继光横扫倭寇,都证明这不绝对。
“禀赋分先天和后天,有的天生不足五尺,安能作战?”
说到这里,大家都有明悟,的确,有的人很矮,力气也相对小,的确不能为兵。
“有的是先天禀赋还可以,但是乡野,就算盛世,也难食肉,所以后天亏空了——这可以训练时通过补充军食弥补之”
“理论说,民间能为卒者,不过十之一二,可十之一二,也是数百万之众,足以纵横天下。”
说到这里,苏子籍目光一闪,似笑非笑。
“可身体非心也,不能仓促而成,不仅仅得充足粮饷补充,而且肌肉筋骨得靠岁月打熬长成,三年或多估了些,但肌肉筋骨长成,至少得一年半以上。”
“这不是临时吃饱了饭,就有力气的——力气乃肌肉筋骨,你能几天几月长出来么?”
就许多人吹捧的戚继光,却不明其义。
戚继光其选兵者,义乌矿工也,根本不是农民,农民多半瘦弱,更不是所谓的纪律好——纪律有点,但是能有多少纪律?
而根本就是矿工必体魄强健(不然干不了矿工),因此只要充入军中,加以纪律和武艺,就可成精兵。
以此,纵横天下。
说到这里,内阁哪怕不知兵事,但此刻听了犹如醍醐灌顶,立刻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就算贼军征发民间男人,没有经年累月补充粮肉,根本没有战斗力”罗裴本就知道些军事,现在更恍然大悟。
“但是民间也总有些体魄过人者,能迅速成军,而陛下早知如此,借口民役,尽征之”崔兆全喃喃接口:“陛下圣心独照,早就未雨绸缪呐!”
卢陵府就征了七万人,不是不可以继续征,没有必要了。
能成为兵卒者,已经一网打尽,甚至可能真正能短时间成兵卒者,仅仅是其中十分之一,更是全数囊括——七万是连边角料都征了。
“不谈战略时间,都是纸上谈兵”苏子籍颌首,目光一闪,浮现出些轻蔑不屑。
“历代贼人裹挟农民起事,真细想起来,无一能成”
苏子籍并不是虚言,他原本历史上,有很大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绿林赤眉起义(樊崇、王匡、王凤)、黄巾起义(张角)、瓦岗寨起义(翟让李密)、黄巢起义(黄巢)、红巾军起义(韩山童和刘福通)、太平天国(洪秀全)等,都全部失败了。
这时代也一样,无人能成。
“这有许多原因”
“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百姓不经经练,不堪为战,就算经练,也没有粮草和时间”
“特别是时间最是关键——培养军纪,增长体魄,习练武艺,都得耗费千万资粮,以及数年十数年时间,要朝廷给了反贼十年二十年,自然能成,并且再难拿下,这就是历代割据建国者”
“可正常情况,朝廷会给么?”
“军纪其实最低三月就可,可体魄武艺非三年难成,故朕可以断言,裹挟百姓者,无一能成矣”
历代官兵,只要有基本纪律,几千官兵杀散数万起义军的例子,不计其数。
苏子籍说完,突然一笑:“除非形式变到,不需要体魄,说不定捉鸡之力,就可作战,那时形式就大不同”
这意味深长的话说完,内阁本还在专心致志沉思,听了这话,都笑了,这怎么可能,这必是皇帝开玩笑。
赵旭蹙眉沉思,说:“臣在太祖时就任官,也算跟随太祖太宗二代皇帝,更参赞军事,但只是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却不能理解真意,皇上这番宏论,精辟到发聋振聩,顿时展望局面,就是一清,更能把握要局了。”
这是奉承,也是真心实意。
罗裴更是补充:“的确这样,得皇上圣学,朝廷就可疲之,乱之,不可使贼军有安稳练兵为上事,仅仅一言,庙算尽矣”
“至于不需要体魄,捉鸡之力,就可作战,非强弩不可(民工厢兵预先上弩),连弓都不行,弓必臂力过人,并且射箭也要数年而成,可强弩之贵,朝廷能制几何?”
“更不要说,临阵只有数发,不济于事”
苏子籍再次喝茶,呷了一口茶又轻轻放下,含笑不语。
18级政治,11级军事,使他明悟历史。
枪械前夜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