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五章 路有冻死骨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是近年来下的一次最大的雪,在这个时期明朝人过冬,对一般的人来说就是在过鬼门关,别以为多穿几件衣服或是生个火盆就能平安无事,冬季对古人而言就是死人的季节。www.moweiwenxuan.cc不留神一个感冒就会要了小命,在西北这样的苦寒之地,每到冬天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布,一场大雪后一个郡县能冻死几百上千人,那是普遍现象,不然杜甫也不会写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冻死骨而不是饿死骨,相比饥饿冬季就是一场无法躲避的灾难。
所以说木柴也是一种财产,不管是做饭还是冬季取暖,每家每户都需要,能在街上换取粮米或是铜钱。那么有人就说了,那些山里野地里不是有柴火吗?砍一些来不就可以了吗?哎,山川河流都是有主的,树木不是想砍就砍的,其实都是有主的,地主不是指有田地,还有大片的山岭,如果有人去砍了,这种做法一旦被发现,轻者毒打驱赶,重者押送官府。
那么获取木柴的渠道只有步行几十里或是上百里远离城镇去往一些无主的山林砍柴,不被累死也得不偿失,一个青壮年能背回来的柴也是寥寥。
此时就有了樵夫这个职业,专门上山给人砍柴,白居易所写的卖柴翁以及韩俞写的卖柴翁一般,那些卖柴的人也舍不得冬天拿柴火取暖,深知木柴的来之不易。大部分平头百姓根本不会在长长的冬日里靠着烧柴取暖。这时候就又有聪明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多穿点衣服?要知道在古代不管是棉衣,各种皮毛可是奢侈品,很多老百姓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不是打着补丁就是破破烂烂的,要是有一件棉衣的话,一件传三代,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只有出门的人才会穿上家中唯一的棉衣,要是家中没有棉衣咋办?那就只有凉拌了,这是真的凉拌哇,不出门就窝在家中裹着芦花柳絮取暖,所以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件破棉衣还能在当铺当上不少银钱。
棉花在宋朝以前还没有大规模引进种植,到了明朝才慢慢地有所种植,才有了棉布,当然也有了棉衣,可是也不是一般穷人家买得起的。一般就是用芦花柳絮还有平时攒下来的针头线脑麻绳碎布片,在石臼里面捣软,往麻衣的夹层里面塞,李白有诗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的捣衣声可不是洗衣服的声,就是在石臼里面捣麻绳碎布片的声。
还有就是一些麦秆之类的干草是舍不得用来烧火的,而是在冬季时的保暖材料。只要这些草不潮湿,还是能起到一定保温作用的,如果遇到特别寒冷的冬天,就挖地窖躲进去保命,就是这样做也不能保证能熬过去。
翻看史书,民多冻死这样的字句到处都是,北宋时期,碰上了连续十六场大雪,冻死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就是无法统计。大明天顺年间京城每年都会有大把的人冻死,有些穷人实在受不了,干脆服毒自杀。所以才有了大明京师无隔年盖的说法。其意就是太穷的人根本扛不过冬天。雪天棚户流民多冻死,尸骸塞道。
自平安镇以来,章子俊在渡过寒冬上不少动脑,还好此地产煤,煤的大量使用,为了能让穷人买的起石煤,每年都要拿出一部份煤在煤店发放,大力推广火炕取暖,制作取暖炉子等。宣传烧石煤的安全措施,用水泥制造排烟管等,就是这样每年也有不少人因烧煤中毒而亡。还有冻死的也不少,都是一些刚到的流民以及穷人。
近年来随着人口 爆炸式增长,煤的需求也是价格随高,铁路通往了矿山煤场后,大量的煤被运了出来,极大地改善了用煤的紧张。
平安镇就像是一块磁铁,吸引着周围无数穷人,流民,避难的人前来,当然想要在平安镇生活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字的,能写会算的或是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者容易生存,可是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还有好吃懒做的,不过只要身强力壮的话,有一个好去处,就是参军,军队待遇高是出了名的,加入军队能过上好生活也是共识了。如果只是好吃懒做,年老体衰,身体也不强壮,只想混吃等死的人,还有一个去处,将被“美好家园”送往准格尔新镇,让其敲石头,开矿挖煤,修路开荒等活,因为只有在那边,能获得免费住房,到了冬天每间房还有统一供暖,提供一日三餐,免费的工作衣服,说好听点是救助,其实也是一种筛选,如果还是生存不下去说难听点让其自生自灭了。
另一个选择就是把这些人送往东胜卫去养马,牛,羊,因为整个鄂尔多斯都是一望无边的草原,西北是毛乌素沙地,北面是库布齐沙漠,东边是黄土沟壑,往南有新修的边墙屯堡,牛羊随便放牧也走不丢。
章子俊深深地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在古代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知恩不图报,久而久之所得到的好处就当成是应该的。比如前几年每当冬季,章子俊都会给穷人分发煤石,送铁皮煤炉子等,几年下来许多人生活好了,还是要免费的煤,给的慢一些就大骂起来,还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死伤了许多人,惊动了知事府,最后汇报到了章子俊那边,随后就直接取消了免费的煤。真乃是斗米恩升米仇。
还有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