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接见罗马使团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大武对于士卒待遇极高,因此哪怕是远征,牧边,也没有人抵触,反而有些期待,毕竟只是几年时间,等回来以后,田地,小妾,都有了。

    按照道理来说,一个国家往往是强干弱枝,中央囤积大量的富人,兵马,地方只有少量维持治安,多一些的就是边关。

    大武也是差不多的,不过只是兵力布置而已,人口他并没有大量的搬迁到洛都。

    京畿地区,除去原本的人口,也就只有将领的家眷,商人,还有工匠等朝廷任职的人家。

    看上去并不是很多,不过都集中到洛都,还是不少了,加上这两年大量出生的婴儿,洛都城非常热闹,尤其是步行街,公园,游乐园,每天晚上,那都是欢声笑语一片。

    洛都城并没有宵禁,卫安相信治下的百姓,也相信大武的律法,不断完善的律法,让百姓对朝廷更加拥护,尤其是劳动法出台以后,卫安在民间的声望,再也没人能够动摇。

    大武的守卫,小吏,村官,都是士卒和士卒退下来的人,忠诚度非常高。朝廷对他们待遇也好,不说发家致富,那也是不缺吃喝,更别说大部分都有朝廷赏赐的老婆,小妾。

    在以往,别说小妾,想娶一个老婆都是非常困难的,更别提小妾了,也就只能做梦的时候想一下。

    在士卒心目中,卫安就是他们的恩人,何况还有政宣部不停的宣传洗脑。

    最特别的反而是少数民族,他们以前可是吃不饱,穿不暖,几兄弟能有一个老婆就不错,如今的生活那就是天堂,是仙境!他们对于卫安的拥护,那只能用狂热来形容。

    卫安的形象已经上升到了神的高度,绝不允许任何人玷污,或者说不允许有任何人不敬!不然随时可能拔刀相向!

    “任何破坏大武的人,都是敌人。”

    “任何反对皇帝的人,都是仇人!”

    这是目前军方大部分士卒的心声,可想而知,卫安怎么会不放心。

    两季稻更加成熟了,目前已经能达到亩产七百斤以上,加上山药、红薯、玉米的大量种植,朝廷已经有足够全国百姓吃半年的存粮。

    “全国设十五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辽东道,北海道,南洋道,关外道,西域道。”

    卫安拿着最新的地图说着,随后让人把小地图分了下去。虽然真腊国还没有拿下,不过他已经成为大武的了。

    “陛下英明,如今国土大增,确实应该重新规划。”陈宫赞同道。

    “每年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当有地方受灾的时候,一来可以用义仓拯救百姓,二来可以赊欠粮种给百姓,不至于让他们走投无路;第三粮食近便,不用运送太远;第四,各州都有义仓,巡查也方便。”

    卫安轻轻敲敲桌子说道。

    “陛下还疏漏了一点,建立义仓,平价收购百姓粮食,不会让百姓因为丰收,造成谷贱伤农,更不会让奸商,因此压低粮价。”诸葛亮微笑着说道。

    “左相所言极是。”卫安赞许的看了一眼诸葛亮,“这样看来大家都赞同了!”

    “从今往后,每一个部门,都得制定一个五年计划,然后交三省讨论,是否合适;每一年都得针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改,补充!当养成一个习惯之后,中央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国家进行监管,巡查。”

    “作为一个国家的中枢,你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策,监管国家,并不需要你们去做一些跑腿的事情。”卫安继续说道。

    这些事情他已经思考了许久,他不想每天大小事情,都要他来过目,像秦皇那样,每天处理上百公斤文书的事情,他可做不到,或者说不想一直做下去。

    把国家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那是非常危险的,即便这个国家非常的强大,他有信心不会让这个国家倒退,那是因为他特有的预见性,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哪怕他亲自教儿子也是一样。

    有些事情,卫安已经开始布局,而且会在年轻的时候完成,他可不想上了年纪,老糊涂的时候再去做。

    “臣等遵旨!”众人放下奋笔疾书的笔,佩服的拱手一礼。

    “诸公都是大武的栋梁,是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我们如今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前列,为了给后世子孙,打下万世之基,也就只有辛苦大家了。”

    “朕无法保证让大家永世富贵,不过可以保证一点,只要没人触犯大武律法,绝对不会做出鸟尽弓藏的事情。”

    “从今往后,大武取消连坐,也不得株连!即便是叛国之罪,也只诛参与者,知情者!”

    卫安站起身来,严肃的保证道。

    “陛下仁德!”众人心悦诚服的躬身一礼,他们自问如果换成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也别心存侥幸,身上有污点的人,直系亲属,三代之内,不得为官!”卫安提醒道。

    “如此重罪,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