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辽东公孙度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坐吧,坐吧,孟德兄。”卫安随意的坐在了椅子上,“大军要出征,兄长可有什么要求吗?”

    御书房内,曹操和贾诩坐在下首处,曹操沉吟不语,贾诩若有所思。

    “陛下,此去斯拉夫,路途遥远,可否帮臣下将家眷迁至洛都。”贾诩试探性的问道,“臣下的家眷尚在长安,臣下之家眷迁至洛都,还请陛下帮臣下关照一二,望陛下恩准。”

    “嗯,准了!”卫安很是爽快,“等你很久了,放心,朕会关照兄长的家人。”

    这贾诩是个聪明人,将自己的家眷放在天子眼底下,这是在表忠心呢,这是贾诩在以进为退了。

    “陛下,臣也请求将家眷迁置洛都安置,求陛下恩准!”

    见自己的势力,纷纷倒向了卫安,曹操也终于对夺取天下死了心。

    “好啊!”卫安显得很是开心,“过去的既往不咎,只要以后好好效忠于朕,朕不会亏待于你。”

    曹操和贾诩闻听此言,都是心中一惊,惨白了脸,唇不停地颤抖,“陛下......”

    “希望从此以后,你我君臣一心。”卫安摆了摆手,制止了贾诩要说的话。

    曹操和贾诩率大军出征之后,卫安倒是清闲了几天。

    如今洛都周边已经有了数十个地区的玉米和红薯产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又有许多交叉种植,因此形成了一百多块不同的产区。

    这些玉米和红薯的产量果然惊人,特别是红薯,居然真的能达到八千斤。

    百姓们口口相传,很快都争先恐后的种植上了红薯和玉米。

    经过杂交培育的水稻也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虽然水稻产量没有玉米和红薯那么高的产量,但水稻价格高很多,也受到很多百姓的欢迎。

    “有的已经是已经培养了几次的种子;这边是去年才开始培养的,从穗上就能看出区别。培育过几代的种子,长势更好。”马匀神采奕奕的介绍道。

    地里水稻已经泛黄,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割,远处一些百姓,正在修补粮仓,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准备。

    因为粮种较多,因此需要众多不同的粮仓来装,而且要防水,防火,防虫鼠,不然几年的辛苦,就可能付诸东流。

    洛都的鲜花,已经成为一景,漫山遍野,分布了数十个山头,占地十多万亩,品种也有几十种,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充之中。

    蜂蜜如今还不能大量收割,必须要保证蜜蜂的食物,不过为皇室提供一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金黄色的蜂蜜,看上去那么诱人,萧文姬很喜欢吃蜂蜜,卫安总是予取予求。

    大武百姓最高兴一点,还是道路的变好,食盐的降价,两季稻也是最先在他们这里推广。

    即便只是最原始的两季稻,产量比起以前,也增加不少,更何况大武可没有他们以前那么多苛捐杂税。

    根据诸葛亮等人的建议,卫安并没有让他们一下子把税收降低,只是免税了劳役和粮税之外的杂税。

    就这样已经让大武的百姓高兴了,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让他们过得更好,他们就拥护谁,这也是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被诱惑造反的原因,就是人的盲从性,以及想生活更好的思想。

    “主公,辽东公孙度来投。”公孙瓒一早就喜气洋洋的来禀报,“如今他人就在皇宫外候着,等着陛下召见。”

    卫安听是公孙度的消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如今四海升平,若是公孙度主动来投,可就是避免了一场内战了。

    “好,快快有请,请到御书房说话。”

    二人都是辽东公孙世家的人,公孙度是嫡系,公孙瓒是旁系。

    历史中的辽东之地被各路军阀忽视,因此幸运地躲过了很多战火,很多有识之士避乱逃到了这个地方,公孙度接纳了他们,这一点他要比公孙瓒强很多。

    公孙瓒向来喜欢单打独斗,算是个孤胆英雄,手底下没什么才能出众的人,好不容易招了个赵云,也是不能尽其才。

    而公孙度的胸襟则宽广得多,他用这些中原人管理地方,对外不去惹袁绍、曹操这些强人,只打高句丽、扶余这些外族,将辽东稳稳地控制在手上。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

    卫安对历史中的公孙度颇有好感,所以一直没有攻打公孙度,而是选择让公孙瓒前去劝降。

    公孙瓒果然不负所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公孙度。

    “陛下,升济来迟,特来请罪。”公孙度拉了拉身旁的儿子公孙康,一起跪地叩拜,“请陛下赐罪!”

    公孙康为公孙度的长子,历史中的公孙度去世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在公孙康在位时期,辽东公孙氏颇为强盛,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