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坦荡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一次,我不会妥协的。谁也别想拦阻我,休想!”

    朱清仪吁了口气,回身走到桌旁坐下,伸手拿起酒壶来为张延龄倒了一杯酒,轻轻的道:“我信你,王爷。清仪知道你是坦荡男儿。”

    张延龄点头道:“多谢你。我不妨把话说的再清楚一些。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决定要立庆王为新皇。我今日跟你说了此事,其实是希望你能够给我提供意见。你是庆王的姐姐,你最了解他。只有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即便你今日同意了,也未必便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我也有我的要求。只有满足了我的要求,我才会最终下决定。”

    朱清仪皱着眉头,她有些没听明白张延龄在说什么。

    张延龄进一步解释道:“清仪,你我之间无话不可谈。我也不同你隐瞒什么。当初我为建昌侯时,从未想到我会有今日之地位。我更没想到,我大明这十余年来所历劫难如此之多,造成的损害如此之严重。我大明立国百多年,国力江河日下,有日薄西山之兆。从先皇开始,便致力中兴大明,但却少有建树。皇上即位之后,大明更是动荡不安,纷争四起。内忧外患,频频发生。这到底是谁之过?皇上么?似乎不能全怪他,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令人忧心之极。”

    朱清仪蹙眉轻声道:“王爷忧国忧民,为大明奔波辛劳,流血流汗,这么多年来所有人都有目共睹,清仪认为王爷已经做的很好了。若非王爷,我大明的情形怕更加糟糕。王爷也积极的在寻找对策,比如这开海贸之策,不就是王爷为大明朝下的药方么?假以时日,必能中兴我大明。”

    张延龄摇头道:“清仪,你错了。我做的这些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今日医头明日医脚是不成的。一个良医,要医治的是病根。拿海贸之策来说,我敢肯定,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几年以后,我大明必将会变得富庶起来,百姓的生计也会好起来,国力也会雄厚起来。但是,倘若朝廷哪一天一道圣旨下来,又禁了海,那将如何?又会走回老路上。”

    朱清仪愕然道:“怎么可能?朝廷怎么可能会下旨海禁?”

    张延龄轻声道:“怎么不可能?有什么不可能?朝廷决策之权系于一人,全凭喜怒而定,有什么事不能发生?谁能保证我大明从此以后世代明君在位?若是出那么一个昏聩之君,他的一个错误的决定,便足以葬送几代人的努力。”

    朱清仪呆呆的看着张延龄,轻声道:“王爷的意思是……这根源是在……是在……”

    张延龄道:“根源在于我大明的权力架构上。在于一人至尊,决定一切的决策机制上。皇权独大,皇上可决定一切,定夺一切,这是不成的。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代都有明君圣主,做出的决策都是英明的。那是不现实的。要避免倒退,避免明显错误的决策带来的巨大伤害,便要改变目前这种权力格局。一人决策治国的局面必须要被革除,起码也要受到制约。集体智慧,集体决策,相互制约,群策群力才是最稳妥的权力架构。这应该才是合理的。”

    朱清仪吃惊的看着张延龄,轻声道:“王爷,你这话说得我好害怕……你究竟要干什么。”

    张延龄微笑道:“不必害怕。这些话我和其他人也说了。定国公成国公他们面前我也是这么说了。我可不是要篡位,未来的皇上还是皇上,还是大明之主。但是,在治理国家上,不能凭皇上一人独断。我只是要表达这个意思罢了。”

    “王爷,当年外廷不也是这么想的吗?王爷的想法,似乎便是……他们的想法啊。”朱清仪小心翼翼的道。

    张延龄皱眉道:“这怎么能相比?我要的是集体决策,包括文武官员,勋戚皇族,甚至是普罗大众。为的是大明的整体利益。外廷官员要的是文官集团专权,本质上是为他们自身争取权力,这能一样么?”

    朱清仪算是智慧很高的人了,直到此时为止,她也才真正的听明白张延龄的意思。

    “王爷的意思,莫非是说……未来的新皇,必须接受你的这个想法,必须愿意接受皇权受限,不能以一人之心意而废朝廷之策。即便台浤被立为帝,也要如此是不是?”朱清仪道。

    张延龄微笑点头道:“正是。清仪智慧高卓,果然无需我费太多口舌便能知我之意。”

    朱清仪皱眉道:“所以说,你是希望我把这话跟台浤说清楚,是么?”

    张延龄摇头道:“这话我会同他说的。这是一个双方的约定,我自然要亲口跟他说,也要他亲口应承。我只是征求你的同意,我不希望违背你的心意。如你不愿,或者是觉得庆王不适合,我自会另觅合适的人选。其实,我本有更好的选择,在皇族之中找个血脉亲近的幼童即位,便无这么多的麻烦。但是,我大明的皇帝,终究还是要能亲政做事的。我所说的权力的让渡,只是在大政方针上,而非架空皇权。我所要做的只是一场改良,需要的是各方面的配合。我不想到最后酿成混乱,也不想酝酿祸根。我知道,我没有彻底改变一切的能力,所以我不能彻底激化矛盾,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以口实,让他们占据道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