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丝绸生意做大了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随风的武功又成了义子当中最差的一个,这让随风非常的无奈。

    

    但是有一件事情,别人不得不佩服随风。那就是做丝绸生意的头脑,这件事上随风可是干的得心应手。

    

    这几年,家里的丝绸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居然和昌邑那里的丝绸商人成功合作了,通过昌邑的丝绸商人,直接把丝绸卖到了海外。

    

    山东的丝绸生意一直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后来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山东靠海的地方,往外出口丝绸更是方便,做丝绸生意还是有先天优势的,所以老憨才和孩子们,在丝绸生意上做了很多努力,经过这么多年,终于显现出效果来了。

    

    很多年以后,人们在1915年版本的《辞海》当中查到:“茧绸,以山东之城的最为出名,上品出自昌邑……”

    

    1923年出版的《中国年鉴》当中也有记载:“中国茧绸山东第一,山东地的茧绸以昌邑为第一……”

    

    在随风的操作下,丝绸生意和昌邑人合作之后,得到了一个很意外的好处,柞蚕丝的价格卖了一个意外的好价钱,有时居然超过了桑蚕丝的价格。

    

    山坡上丘陵上种的那些柞树,把柞蚕孵化出来,放上去就不用管了,比养桑蚕省事的太多了,居然卖的比桑蚕丝还贵,这可太让人惊喜了。

    

    而且这些柞树生命力非常顽强,在山坡丘陵上长得一样很好,还不占用种庄稼的土地,也不用交土地的田赋,实在是太划算了。

    

    老憨为了鼓励大家种柞树,专门找人种了柞树苗,便宜往外出售,还有几次故意把柞蚕茧的价格提高很多。

    

    这一下更提高了老百姓养柞蚕的积极性,很多山坡地,丘陵地上都种上了柞树。

    

    柞蚕丝的生意既然有那么多好处,那就要大大的发展一下,山东蚕丝的出口一直都占着很大的份额,不好好的发展一下,对不起这片土地。

    

    家里的很多生意,女人都不太管了,但是丝绸生意一直离不开女人的。养蚕是她们,抽丝剥茧是她们,纺织成各种织品也是她们。

    

    随风生意做的顺利,自然要去炫耀一番了。

    

    大女人有些担心的说道:“这样真的行吗?那个柞蚕比桑蚕省事儿,怎么还多卖了钱呢?随风啊,你是不是做生意不老实了,咱家可不兴这个的。”

    

    随风笑着摇头:“娘!你放心吧!我不会干那些不地道的事,外国人喜欢柞蚕丝,价格就高一点,这个很正常的。”

    

    大女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外国人是哪里人呀!我听说他们还不能完全算人,比咱们少两块骨头,所以叫洋鬼子,是不是真的呀,他们也许是有点缺心眼儿吧!容易养的东西还多给一些钱,看来真的不能完全算人,还是不太开窍啊,你也别太欺负他们!”

    

    这话让随风有些哭笑不得,可是也没有办法,在某一个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说法非常的盛行,连很多当官的也是这么说的。

    

    随风试图解释不是这么回事儿,耐心的说道:“娘,外国人和咱是一样的人,咱们的边上是东海,住在东边儿的外国人是东洋,住在南边儿的外国人是南洋,住在西边的外国人是西洋,有些外国人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看起来是有些别扭,可他们也是人,不是鬼,不能叫他们洋鬼子……”

    

    随风解释了半天,大女人反而更迷糊了,嘴里嘟囔道:“东洋,南洋,西洋,还缺个北洋呢!洋鬼子说的是北洋人吗?”

    

    随风差一点哭了:“娘!咱们的东边是大洋,所以咱们是大洋的北边儿,咱们就是北洋!”

    

    大女人更迷糊了:“你这孩子,把娘都给绕糊涂了,怎么咱们也成了洋人呢,这么说咱们应该叫北洋人吧?这不是乱套了吗?”

    

    随风一看,这事不能解释了,越解释越乱了,还是赶紧说正事吧:“娘,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家织的锦,我卖了一个好价钱,比金子还贵的多的好价钱,咱家的那些人坐在织锦机上,天天都是在造金子啊!”

    

    这话把女人都给逗笑了,但是大女人并不觉得意外,织锦本来就是最麻烦的一件事,多卖些钱是理所应当的。

    

    大女人还是关心的问道:“那些洋鬼子给的咱什么样的金子?可千万别和咱家的金子不一样!”

    

    随风得意的说道:“我没有收他们的金子,收的他们西班牙银币,就是那次给你看过的银洋,银洋不能花,我换成银子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