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魏县尉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来。

    白面馒头用的是干净的细面,色如白雪,味甜微甘,在口中越嚼越香甜。

    两个人津津有味地分完了。

    垫了肚子,许栀和心情好了起来,将几本已经看完的书收拾出来,“过两日天晴了,把书晒一晒,到时候赶个集,把书卖出去,重新换些来看。”

    许栀和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方梨知道流程,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记在了心中。

    北宋年间笔墨并不算便宜,许栀和若想看更多的书,则需要买书卖书,反反复复。

    张小娘留给她的银钱有限,这么多年除了当作念想的两只白玉镯子,其他大多已经典当,换做笔墨纸砚,练字习书。数年下来,银钱所剩无几。

    晚间时候,大厨房派人传话,已经准备好了各院的份例。

    因着不是初一十五,吕氏并不强求要统一来正堂中用饭。

    试问谁家大娘子乐见官人的小妾和庶子庶女整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转。

    虽然分发到各院中菜色不如聚在大娘子正堂中的丰富,但是在自己屋里吃,她能心无旁骛,不必时刻提心吊胆,被人点名。

    不必点名才好呢。安安心心地吃饭,对消化也大有裨益,身体好了,以后做什么都会好。

    方梨接过送来的餐食,两碗菜,一碗萝卜干,一碗肉炒菠薐菜,加上一木桶的米饭,便再无其他。

    肉炒菠薐菜中依稀可以看见放了不少油水,不过大厨房的主厨手巧,灵活地将肉菜分开,肉片没有送到她这边来。

    方梨小声抱怨了一句,“姑娘,我今日看见刘妈妈拎了两斤羊肉,五斤五花肉,现在却一点荤腥都看不见。”

                                                    但抱怨归抱怨,这么多年,她心底早就习惯了。

    方梨拿出瓷碗盛了两碗米饭后,许栀和正拿起筷子,忽然听到门口一阵响动。

    住在西屋好也不好,不好在外面动辄有点声响,西屋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可好也好在这点,有什么风声,都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平白当个傻子。

    方梨立刻屏住呼吸,连碗筷也不拿了,专注地听着外头的声响。

    “是老爷回来了。”半响,方梨压低声音道。

    许栀和自然也听到了外头的动静,许县令初来峨桥县上任,每日应酬数不胜数,已经连着半个月都醉醺醺地回到家了。

    今日自然也不例外。

    正堂里出来了人,想来是吕氏也得到了消息,出门迎接。

    方梨:“姑娘,可要奴婢出去看一眼,外头怎么样了?”

    许栀和往她碗中夹了一筷子菜,摇了摇头,“先吃饭。若真的有事,肯定有人会来通传。”

    *

    正堂中,醉醺醺的许县令在下人的搀扶下坐在了椅子上,脑海中还混混沌沌想着散场时候的事儿。

    今日饮宴,是峨桥县的县尉魏长宏做东。

    魏长宏今年已经过了三十二,长得勉强还算周正,宴饮之际,他无意中透露自己的关系背景:亲舅姥爷的侄女嫁得好,夫婿在汴京城当大官,朝中有人,再在峨桥县熬上几年,差不多就能升迁。

    许县令有些本事,但不多,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多是亏了吕氏父亲吕鼎的提携。

    当年吕鼎和许县令结识的时候,前者尚且只是个举人,后来吕鼎觉得许中祎为人可靠,将自己的幺女吕素英嫁给了他。没出两年,吕鼎一举中了进士,成了天子门生,被封为通判,许中祎沾了吕鼎的光,从一个主簿慢慢调升,才有了今日。

    他自己靠着姻亲庇护,自然知晓朝中有人的重要性。魏长宏虽没有直言,他身边的属下却透露出了几分意思,意味不明地问:“听说县令家中有几个女儿,个个生得貌美如花,知书达理,若是能得到这样的人做正室,县尉身边有人红袖添香,以后飞黄腾达,还能少了岳丈的好吗?”

    这简直和许中祎的想法不谋而合。

    女儿,他多的是。且不说已经嫁人的二姑娘,光是待字闺中的,就有三姑娘、四姑娘,六姑娘虽然年纪小了些,但是教养两年,未尝不可。

    说到底,吕鼎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到了今日也才勉强是湖州知州。地方官不如京官,许中祎若是想进一步高升,还得靠着汴京城的人脉。

    许中祎站起身遥遥敬了魏长宏一杯酒,两人相视一笑。

    ……

    吕氏端来解酒的茶水放在桌边,伸出帕子擦了擦许县令的脸。外头风大,他又醉着,吹得皮肤都皲裂。

    许中祎眯着眼睛,回忆着出门之后,身边人的提点。

    虽然魏长宏没说是许家的哪个女儿,但是他的眼界摆在那里,现在家中又有人在汴京当官,哪里瞧得上庶女。

    弄不好结不成亲家,反而要弄出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