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合作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年年有新生[八零]》 

    第一一三章

    一年多前,华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还与漂亮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柳贺燕观察了半年多,发现政策推行顺利,甚至还制定了不少以前不曾有的政策、规定。柳贺燕考虑再三看,决定回国投资。

    但是柳贺燕他没有自己亲自回国——总归是几百亿集团的公司总裁,一举一动还是很引人注意的。所以他派遣了自己的独子柳旻回国。

    柳旻回国后发现,虽然当时国家确实已经开放,也欢迎华人华侨回国投资,但是关于国外资本设立公司的制度当时还不完善,外资无法注册公司,柳旻没有办法,先去港岛注册了一个,港资回大陆注册公司就顺利多了。

    公司注册好,柳旻几乎常驻京城,一边游逛名胜景点、品尝美食,一边找寻着商机准备投资。符伊年那个辣条生意就是这么注意到的。

    辣条确实受欢迎,这个项目推进的也比较顺利,但是对于柳旻来说,有点小,不够看。他这段时间也依然在继续寻找更大更好的商机项目,也是为了能尽快解决集团的困境。

    俗话说: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从安县回来的第二天,柳旻在首都饭店的餐厅里喝咖啡,对面坐着公司在大陆的经理夏卓,他正在汇报这些天一来寻找到的商业项目。

    大陆现在开始改革开放,外面很多很普遍的事物在这里都十分新鲜,所以,说一句“遍地是商机”并不夸张。

    于是夏卓一下子送来了十多份项目书,涉略到的范围也很广,几乎是方方面面的:食品公司、服装公司、百货商场这些都是普通,电子工厂、机械制造厂也算稀罕,竟然还有提议开电影公司的。

    柳旻在一堆项目书里翻了翻,留下两个剩下全推回去了,“贸易公司可以筹备起来了,到时候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可以从这里走,就不再单独设立,电子工厂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倒是造船厂,可以在粤省开一个,在老家选些有才能的人过去。其他的,再说吧。”

    夏卓看向自己用了好几个月才搜集到的项目和整理好的资料,最终竟然只留下了两个,心中很是不服气,他想劝说总裁是不是再考虑了一下。

    柳旻摘了眼睛捏捏鼻梁,“这种东西,连我这关都过不去,拿给董事长,只能大家都挨骂。”

    夏卓虽然还是不太服气的样子,但还是闭嘴了,过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把那些被打回来的项目书收起来,起身离开了。

    柳旻坐了一会儿,正准备起身回去呢,面前的座位上突然坐下一个人。柳旻定睛一看,居然是那个才认回来不久的表妹。

    “年年怎么来了?”柳旻是真的好奇,这位表妹不是一直对他们父子敬而远之的吗?怎么今天竟然主动过来了?

    符伊年坐下,没有立即掏出自己的项目书,而是像寒暄一样询问:“刚看到夏经理从这里离开了,表哥这副样子,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柳旻摇头,“一点公事。”

    “很难吗?”符伊年继续问。

    柳旻抬起头看她,察觉到了不同。这个表妹今天有点不一样啊,不仅主动来酒店探望,怎么说话也比往日没了分寸?等他看到符伊年眼中的跃跃欲试,忽地明白了过来。

    “难又怎么样?不难又怎么样?”柳旻和她打起太极来。

    偏偏,符伊年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她不想打太极,只想打直球,“难不难都不是我考虑的事,是你下属的事。我来找你谈合作。”

    听到前一句的时候柳旻还挺无语,心说跟你没关系你说什么。听到后一句,柳旻就来了兴趣,他知道自己这个表妹是学经济的,虽然是农林经济,但是听说当初高考时是可以考京大的成绩的。

    于是他重新戴上眼睛,人也坐直了些,一副准备认真倾听的状态,然后就收到了符伊年准备的一份十来页的项目策划书。

    柳旻意识到,这一次的合作,与上一次完全不同了,这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意思。

    柳旻快速浏览了一遍项目书,看完第一遍后又将项目书翻回第一页,这回读的很是仔细和认真。

    第二遍完毕后,柳旻不禁抬头看向符伊年,心想:有些基因传了几代都还是有影响的,叶家清末时在粤省生意做得相当大,整个粤省三分之一的生意是叶家的,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多多少少有股份。

    听父亲说表姑婆年轻时就很有商业思想和才能,所以唐家虽然回到了安县,生活也不曾拮据,甚至过得比大部分人家都好,不然那种环境下也很难供得起女儿读书,只不过建国后不允许个人经商,唐表姑也去读了师范当了老师。

    不过现在看来,符伊年倒是继承了前人的经商思维和基因,商业才能很好。

    符伊年说实话,她心情挺紧张挺忐忑的。毕竟这算是一项比较大的合作,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投入的金钱也是之前的几倍,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