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生意经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年年有新生[八零]》 

    第八十三章

    当然了,只有祝军长和符院长两个人的意见还是不够的。

    符伊年觉得现有的这些不够新鲜,当天晚上紧急又做了一些,两种都分别给容院长和祝军长装了两饭盒——祝军长突然想起来他们参谋长是川省人,估计会喜欢这个东西。

    剩下的,符伊年用另外的盒子装好带去找管方了。

    开车摊这件事,符伊年取得了“上头”的支持,但是她一个人是铺开的,尤其是制作这一块儿,等开了学,自己可就没时间了,还是得雇人。

    雇人这件事,还得熟悉当地的人来,简称“地头蛇”。

    管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她家里人都去亲戚家拜年了。当管方得知了符伊年的来意,十分感兴趣,立刻坐得更近了一些,“你详细跟我说说。”

    说完突然觉得这句话有歧义,急忙解释道:“我不是要跟你打听秘方,主要想听听你说得做生意这个事儿。”

    符伊年摆摆手,表示自己明白,接着大略解释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先开个小作坊沿街叫卖抢占市场,待时机成熟,就开办工厂,大量生产推广到外地去。

    “办了经营许可证开了工厂,就能纳税了,也算为国家做贡献。”符伊年笑着说到,“只是这个工作人员……”符伊年看向管方,“我是外地的,祝镕爸爸妈妈们对这一块也不熟悉,你是‘地头蛇’,认识的人会比较多,你帮着找几个合适的。”

    符伊年说着把一张写了招工要求和福利待遇的纸交给管方。管方打开一看,吃了一惊。她不可置信地看向符伊年,“一个月二十二?这也太高了吧?工厂正式职工也就这么多了。”

    管方说得没错,符伊年以前在纺织厂的工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不过,“工厂的福利多啊,各种票据物资,我啥都没有,可不就得多发些钱了。而且这个数其实是基本工资,到时候会按计件发提成。要是高的话,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二十五。”

    “听得我都心动了。”管方笑着打趣。

    符伊年更是顺着她开起玩笑,“我是不介意的,你要是来给我打工,我一定让你做总经理!”

    “真的?”管方眼睛亮亮的。

    符伊年一愣,她不会当真了吧?她抓住管方的肩膀晃,“孩子!进部委拿铁饭碗不香吗?”

    世界的尽头是编制啊!你知道千军万马挤那座独木桥为的只是那一纸编制?

    管方本来也就是开个玩笑,毕竟现在还处于“铁饭碗”时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即便发展起来了,也被认为是“丢脸”的、“不务正业”的,起码要两三年后,才会真正被人们接受、羡慕并趋之若鹜。

    以至于后来有这样的说法: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以及: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可见改开后商业繁荣到何等地步。

    说远了,带回来。

    符伊年告诉管方,其实这几个只是工厂或者现在叫“作坊”的几个制作工人的工资,“销售的话,我打算按‘底薪+提成’的方式给,卖得多收入高,卖得少收入低,全看个人能力。”

    一番话说得管方愣愣的,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看向符伊年的目光逐渐不同起来,“年年,你……”

    管方停顿了一下,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干脆还是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的敬佩,“你的想法我听都没有听说过。”

    符伊年笑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很公平。”

    这么说管方就明白了,“和‘大包干’一样。谁干得多干得好谁打得粮食多。要是和以前大锅饭一样,老实肯干的吃亏,偷懒耍滑的得利。确实不太公平。”

    这件事拜托给了管方,符伊年又开始跑办厂的手续。这是官方的一部分,她不是很懂,祝军长和容院长就更加不懂了,不过他们的人脉和渠道比较多,很快就打听到了,现在还没有给个人办经营许可证的政策。

    至于最近兴起的这个小摊小贩,有些人认为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根本没往心里去。殊不知,以后正是这样的小车摊,才支撑起了号称“烟火气”最旺盛的夜市经济。

    虽然政策上现在没有明确规定,符伊年也不敢甩开膀子大干,还是先从“小打小闹”办起。她把一进院单独隔起来重新开了一个门,选了两件屋子用来制作辣条,另外一个屋子在窗口挂个招牌,就算开张了。

    招牌上写的名字叫“福记辣条”,“福”即“符”。

    招牌是符伊年请祝军长写的。她以前听祝军长说过,他的字是她大爷爷符明真教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不识字,而符明真出身书香门第,一手字写的很漂亮,潇洒有力。

    祝军长后来又把这手字传授给了祝镕,很是有几分真传。倒是符伊年自己,作为符家唯一的后人、符明真的侄孙女,字迹并不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