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第 69 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求神不如求己》 

    丁阿婆是个知恩图报的。

    丁顺从小身体差,跟村里的孩子玩不到一起。不是被欺负,只是单纯的跟不上人家的节奏和转移阵地的速度,经常被落下。一来二去,他就没什么玩伴,多数时候跟着奶奶去上工,没人跟他说话,更显得孤僻。

    本来她家跟秦宋玉是单纯的契约关系,可是自从丁顺吃了秦宋玉的糖,就对她黏黏糊糊。反正冬歇白闲着,秦宋玉得空就逗孩子,讲故事,教丁顺认字。两个人拿树枝在泥地上瞎划拉,从阿拉伯数字到人口手。

    眼见着孙子一天比一天活泼爱笑,丁阿婆又不是傻,自然知道怎么笼络不要钱的老师。

    而丁阿婆在猪圈的一番话,也惊醒了无数的梦中人。知青干活不行,但有文化啊!说不定下一代都能聪明些?那些原本没这个意思的人家,也渐渐起了心思。

    秦宋玉被丁阿婆把的严严实实,可知青点里还有好些眉清目秀的姑娘呢!儿子们出马不讲究遭人骂,这不是有闺女嘛!先处成小姐妹,不就好下手了?

    这曲线救国之策也能让她们想到,真是不容易。

    春江水暖鸭先知,知青点的女知青们几乎立刻就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可惜,女知青们年龄都偏小,好骗归好骗,胆小也是真胆小,分分钟就要寄信给家长。但凡与家里有联系的,谁家会乐意让姑娘嫁在农村?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慢慢磨。

    相对于女知青这边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男知青可谓一潭死水。村里家境好的没几户,不是闺女嫁早了就是还没长成。家境不成的谁家不是打着拿闺女换彩礼的主意?怎么可能白白便宜要钱没钱要工分没工分的知青?

    真有脑残哭着喊着要上赶着去过苦日子的姑娘,多半是饭吃得太饱,饿两顿就好了。毕竟,要是真依了她,以后多的多半就是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完全可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先模拟模拟适应适应。这可是免费的后悔药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人都是现实的。知青们在为自己找出路,既然回城无望,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在村里过的更好。为啥知青和知青之间没有内部消化的?开玩笑,两个外乡人,彼此都无法成为自己的助力,凑啥热闹?

    一旦揭开感情的外衣,婚姻的本质一览无遗。若揭开婚姻的外衣,暴露出来的又会是什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满脑子幻想,又哪里会考虑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问题?

    各家炊烟袅袅升起,轻烟随风翻腾跳跃,如芸芸众生的心思,徘徊不定。

    杀鸡儆猴之后,汇集在秦宋玉身上的目标被转移开,她也算与丁阿婆达成了一次心照不宣的合作。逗孩子又不费事,和谐生活,从我做起。

    秦宋玉厨艺渣,老老实实将口粮交给丁阿婆搭伙,她吃个现成。丁阿婆做饭是顺手的事儿,她教丁顺认字也是顺手的事儿。房东丁阿婆算的明白其中的账。

    村里的男男女女、风风雨雨,虽说是人生大事,可放在大集体中,放在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中,这都是小事。今年多产了几石粮,能多分几两肉,这才是广大社员们关心的大事。

    上半年分一波红薯玉米,下半年分一波稻麦,这就是老农民种地的盼头。秦宋玉慢慢适应着生产队的节奏,毕竟还是个孩子呢!总不能一下子就追上婶子们的进度,那身体消耗也太大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她这一年勉勉强强自给自足,依然是没钱的一年。盼过年盼分肉纯粹是馋的慌。一个东西,若你随时能吃到,可能并不想去吃它;可一旦你很难吃到,那大概率会抓耳挠腮行坐不安恨不得立刻吃到嘴里,做梦都能闻到隐隐的香味。

    其实秦宋玉并没有亏待自己。丁阿婆喂了两只母鸡,下的蛋绝大多数进了丁顺和她的嘴。当然,她是掏钱的。为了保证两只母鸡的出蛋量,丁顺给母鸡喂虫子都积极了很多。奶奶说只要母鸡多下蛋,攒下钱来,就送他去上学!

    丁阿婆的母鸡给力,秦宋玉的营养保持的很好。村里大概也就病弱的孩子(如丁顺),以及孕产妇(如李静)有这个三天两头吃鸡蛋的待遇。

    李静顺顺利利生了个六斤多的胖娃娃。黎老太抱到了重孙,笑的合不拢嘴,家里的鸡蛋都先紧着李静补身子,下奶。秦宋玉手上已经没啥好东西,忍痛从所剩不多的布料里裁下来一块细棉布,缝一套夏天的小衣裳是绰绰有余。

    “哎呀,你说这个小宋,真讲究。”黎老太手艺好,李静拿到布自然就想到请老太太帮忙给娃做衣服。老人家最喜欢懂礼的小辈,何况秦宋玉这礼不轻。

    “小宋是个讲究人,待人也大方。”自己的朋友被长辈夸,她与有荣焉。

    “以后在村里咱们多照顾着点,不能光沾人便宜。”

    “有您这句话,小宋就亏不了。”

    都说人老成精,老人家讲的就是通世事,懂得很多弯弯绕,人脉也是手拿把攥。虽说黎老太跟着小儿子过,但上面两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