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出发俊霖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还有一日夜里,二人沿路而走,却始终寻不到驿站落脚处,见天色已晚,山路又实在难走,只好席地而坐,在树林中睡下了。

    这夜,余静昭仰头看着满头星斗,心里却藏着些许难言之隐,廖亦昂的话如困锁,死死缠她不放,久久萦绕心头。

    她不时扭过脑袋来,透过火光,向萧骕的后脑看去。

    只有当她听闻他呼吸渐缓,确认他安然入睡后,她才会用手肘支起身子,微微凑上去些,低声细语:“萧骕,你不能留,我不能走,我该怎么做才能两方兼顾……”

    繁星之下,萧骕没能回应,这字字真言,看来不过是余静昭的自娱自乐。

    匆忙狼狈地赶了一月,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也最终得以踏上俊霖县的土地。

    初春的暖阳照耀着这座位于西南边陲的小县,街道两旁的竹楼错落有致,檐角上悬挂的铜铃,随着和风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市井之中,特色小吃摊上,摊主正用石磨磨制着豆花,白色的豆浆缓缓流出,散发出浓郁的豆香。一旁,烤豆腐的摊位上,炭火烤得豆腐金黄酥脆,吸引着路人驻足品尝。还有那卖凉粉的小贩,手法熟练地刮着凉粉,倒入碗中,再加入辣椒、花椒等调料,酸辣可口。

    街头转角处,一座古色古香的酒楼矗立,楼上的窗户敞开,传出丝竹之声,几位文人雅士正倚窗而坐,品着美酒,吟诗作对。而楼下,几位小厮穿梭于桌椅之间,为客人们斟酒布菜。

    此刻,县学之中,学子们也结束了早课,纷纷结伴而出。或手持卷轴,低吟浅唱,学风蔚然;或取出弹弓,相互较技,争较高远。

    虽说俊霖县位于边陲,却仍旧盈满了市井烟火气。

    奔波了一月有余,余静昭和萧骕无一不蓬头垢面,身心早已疲倦不堪。

    可他们顾不得片刻歇息,制作打糕的手艺人还没下落,他们此行的任务,也才见了个初章。

    余静昭想着,既然对这位手艺人心中无数,那就沿街打听,总能打听出个七七八八来。

    不过好在,这座小城之人都对此胸有成竹,无论她找多少人打听,得出的答案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一家——卢记打糕。

    沿着众人指着的方向走去,穿过一户接一户冒着热气的店门,不一会儿,余静昭和萧骕就窥见了一块泛着油光的高悬竖牌,上边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卢记。

    这家店前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当下仅是清晨,门前就排起了长龙,人群中有老有少,有携家带口的,也有独自前来的。

    其中一位身着粗布衣的老者,手握竹篮,步履稳健地排在队尾,而他前面一位年轻妇人,手中牵着个小童,小童不停地踮起脚尖,好奇地望着店铺里飘出的香气。

    余静昭扭着身子顺着人群间隙往里看去,只见店内一位师傅,头戴竹笠,身着蓝布围裙,手法熟练地挥动着木槌,一下一下地打着米糕。

    每当木槌落下,便发出“砰砰”的声响,糕体在反复敲打下逐渐变得细腻。站在一旁的或是学徒,抑或是帮工则有条不紊地将打好的糕团裹上各种味道的细粉,再分切成块,装进油纸袋中。

    “怎么这么多人?”余静昭不禁轻声嘟囔了句。

    可正是这随口一说,却被她身边的本地农户听了去,于是,那人不屑地从齿间呲出一声:“外地来的吧?”

    余静昭被他这猝不及防的一声吓得打了个趔趄,然后才犹犹豫豫点了点脑袋。

    那人却满脸得意,极为细致地同她解释道:“卢记打糕可是我们这儿数一数二的美食,各地有名的饕客都纷纷称绝,哪个人家来到俊霖不要前来购得一份试试?何况,他家的打糕,据说还得了官家的钦点,名气响得很嘞!”

    官家钦点!他家打糕便是官家钟爱的那款吃食!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二人刚进城,就找到了这极品打糕,眼看这段长途之旅,总算是有了眉目。

    “不过他家打糕每日限量,你们夫妇来得这般晚,怕是买不到咯!”那人继而冷嘲热讽一番,随后也没再听得余静昭其他碎语,自顾自地就往前排走去,和他的好友站在一处。

    实际上,余静昭他们二人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这打糕限量出售,那他们便在这儿等着,等到糕点售罄之时再前去叨扰。

    为了避开涌动的人潮,余静昭拉着萧骕将身一扭,躲过熙攘的人群,就站到了店铺一旁稍许空旷的空地上。

    和煦暖阳之下,他们就这般随意地站着,静静等待铺子里传出一声高亢的叫嚷。

    不过,左思右想之下,萧骕心中还是有所困惑,于是,他一手攥紧缰绳,接着转过头来对余静昭说道:“阿昭,我有个疑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余静昭冷冷答了一声。

    她这回答倒是噎住了萧骕,一时之间,他也不知是进是退。

    谁想,余静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