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雄文一出天下惊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你还是不是华国人?”便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武器。

    简单而又粗暴。

    幸好,这还是个比较讲道理的时代。

    九十年代中后期网络刚出现的时候门槛很高,有电脑有网这两点就卡掉了中国99%的人口。

    在真正的网吧出现以前,网民其实是个精英化的小圈子。教育程度和圈子小,这两个特点使当时网民的素质远高于平均水准。

    因为那是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里,一群已经或者将要成为社会中产以上阶层人群组成了那个年代的互联网社会。

    这段时光大概是在1999-2005年之间,最终破灭在2008年。

    那个时候,电脑和网络的价格都很高昂,上网最多,发言也最多的就是两类人:顶尖名牌高校为主的学生和都市优渥白领为主的青年或者中年。

    那个时候,大学生刚彻底取消毕业分配,扩招也才刚刚开始,毕业生依然精英而稀缺,寻找一份薪水优厚而又性质体面的工作是非常容易的,完全不像今天要挤到各种骡马大会赶场子。

    那个时候,外企是光鲜而靓丽的,薪水可以开到很高,四大和宝洁,曾经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圣地。在城市中心的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办公,不仅代表了高薪,而且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那个时候,城市化才刚刚起步,传统的单位社会、熟人社会才刚刚解体。取消大学生分配的前一年是住房改革,人们还保留着公房时代的淳朴和善意,当然,也没有房价的不可承受之重。

    那个时候,人们对城市的一切现代符号充满好奇。他们歌颂地下铁是邂逅的浪漫,咖啡店是交谈的温情,白天的摩天轮是有情人游乐的甜蜜,而深夜的酒吧则是单身夜归人的狂欢与迷幻;

    人们憧憬一切新锐的生活方式,他们讨论soho办公和环球旅行,讨论单身公寓和按揭买房,争论不婚族、丁克和一夜情,然后一如既往的向往爱情。

    那个时候,文艺青年还不是一个坏词语。

    人们讨论王小波和金庸,读艰涩的卡夫卡,读颓靡的张爱玲,读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和费兹杰拉德;

    看周星驰,看王家卫,看伊朗电影;听蓝调,听嬉皮士,听爱尔兰音乐;

    向往着丽江和牦牛省,温泉和雪山,要做一名铁杆驴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个时候,人们把网络视为交谈、交流、交心的场所。

    他们在bbs上嬉笑吹水,在n上期待情缘,在eil里诉说衷肠。

    一塌糊涂、水木清华,青春在论坛轻舞飞扬;榕树下、天涯社区,文学和知识在指尖倾泻流淌。

    人们争论、共鸣;人们思索、感伤,但前途都是光明和坦荡的。

    那个时候,人们忧伤的是田园走向城市的剧变,忧伤的是大都会的物质充盈下,人心的孤独和无处安放。

    那是华国刚刚进入城市化的症候,都市中产的精神乡愁,是一群“暗夜病孩子”的絮语。

    那是如此形而上的情绪,以至于在今天承受着巨大物质压力的人们看来,竟然显得如此矫情和不接地气。

    那个时候……太多了,但时光流转下,却又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曾经的少年们已经长大,曾经的青年们已经老去,他们曾是那么相信的一代人,相信奋斗,相信理想,相信爱情,相信明天,相信所有已经和未知的生活。

    吴楚之愣了愣神,苦笑一下,把脑海里那个唠叨中年人给赶了出去。

    “大师姐,发第四篇吧,发在天涯上。”吴楚之揉了揉鼻子,避开了萧玥珈和叶小米俩女那两道幽怨的眼神。

    女人在捉奸时的智商和手段,远超爱因斯坦和福尔摩斯。

    所以,当萧玥珈撞上叶小米时,吴楚之一点也不奇怪俩人会针尖对麦芒起来。

    好在一切还是可控的。

    都没有发生知根知底的关系,头上还有一尊正宫娘娘秦莞无形的压制,俩女也只能暗战。

    叶小米在公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让萧玥珈嫉妒不已,而萧玥珈的眼神也让叶小米明白,如果正宫是萧玥珈,自己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俩女在碰面的一小会儿功夫,就已经明白,对方是敌非友。

    刘蒙蒙笑眯眯转过头去,登上了天涯。

    复制。

    粘贴。

    发布成功。

    她又转过头来,饶有兴趣的看着三人,“第五篇还是十点半发吗?”

    正在进行眼神较量的俩女转过头来,异口同声,“不能发!”

    吴楚之摇了摇头,“按时间发吧。”

    萧玥珈顾不得和叶小米的暗战,几步冲了过来,抓住吴楚之的胳膊,怒喝道,“你疯啦!你这样攻击别人,将来别人也会用这点攻击你的!”

    她没好气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