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年后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娘!”
林修泽拿着一张字兴奋地走了进来。m.bofanwenxuan.com
“娘你看我今天这字怎么样,不错吧!”
姑苏林府内,贾敏正在房内纳凉。
此时距林母过世已经三年了,林如海和贾敏已经除了孝。
三年前,贾敏认了林修泽做义子,带他一起回了姑苏生活。
上个月林如海进京,往上递了起复的折子,正留在京中等消息。
贾敏放下手中的信,笑着接过林修泽手中的字仔细看了看,夸道:“嗯,是不错,已经有几分风骨了,也不枉你这几年的苦练。”
“那是,也不看看我这字是谁教的。”
林修泽笑嘻嘻地拍马屁。
他的字是贾敏一手教的,贾敏是学的王羲之的字,他也跟贾敏练了王羲之的字。
三年前,他认了贾敏做母亲,跟着她回了姑苏。
他爹是火葬的,那日他从林府回去后,贾敏派了些人帮他打理他爹的丧事。他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爹那封请别人帮他写的遗书。那遗书有些旧了,应该是几年前写的。
他不知道他爹为什么要在几年前写下遗书,那时候他都还没穿过来,但他猜大抵是生活太过艰难。要火葬大概也是因为贫穷,坟地很贵的,他们家以前肯定是买不起的。
虽然他现在有钱,也能买得起墓地。但他还是遵从了他爹的意愿,火葬。
他爹的骨灰盒和牌位他一直带着,现在摆在他住的院子里。
“你啊,这几年别的没学会,油嘴滑舌倒是愈发长进了。”
贾敏笑着训道,抬手就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我说的是实话,怎么就油嘴滑舌了!”林修泽捂着额头,假装痛苦地说。
他撇见贾敏手里的信,又好奇地问道:“娘,这都八月了,离老爷上京都快两个月了,还没消息吗?”
“从京中到姑苏,走水路最快也要一个月,信件来往更是不便,哪有那么快。”
贾敏笑着睨了他一眼,扬了扬手中的信,笑着说:“不过已经有消息了,老爷调任扬州府通州县知县。”
“通州县?在哪啊,离咱们这远吗?”
“通州在姑苏的北边,倒不是太远,走水路要七日吧。”
“这还不远啊!”
林修泽哀嚎一声,三年前从京城到姑苏走了一个月的水路,他也连着吐了一个月。之前大半年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一点肉,那一个月全折腾完了。
他之前是不晕船的,穿过来之后反倒晕了,可能是这具身体的体质问题吧。
“那咱们什么去啊?老爷这信走过来要一个月,那他应该已经在通州等着咱们吧。”
林修泽接过贾敏递给他的信,看完后问。
“不是咱们,是我。”贾敏摇了摇头,拿起她压在手下的另一封信,“我和老爷给你联系了扬州的云麓书院,我先送你到书院,再独去通州县。”
“云麓书院?娘想要我去那读书?”
“嗯,你今年也十三了,今年年末的县试,可以下场试试。”
“老爷之前也在云麓书院读过书,那书院的山长也是咱们林家的旧识,会多照拂你一些的。”
扬州是学风昌盛之地,人人争相读书,以读书为荣,私人开办的书院更是数不胜数,而云麓书院就是其中翘楚。
云麓书院是大儒顾慎在三十年前开办的。开办时间虽短,但因着顾慎的名气,前来求学的学子众多。又因在这三十年内出了十几个进士,在扬州更是名声大噪。
顾慎早年在翰林院里修史,因与当时的宰辅政见不合被贬官。顾慎被贬后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到了修史著书上,后来因林父在其中斡旋,又被调回京中。但顾慎回京后仕途依旧艰难,所以他干脆就辞官回家,专心著书。他的《显德以来系年要录》、《会要辑稿》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现在云麓书院的山长是顾慎的第二子,顾岭寒。顾老先生年纪大了,身子也不大好,只是偶尔会去书院讲学,书院便交给他儿子去管了。
这顾岭寒说来也是奇人,他与林如海同岁,乡试时中了解元,但次年的会试他却没去考,他说对他做官实在是没甚兴趣,只想在书院里治学。顾老先生竟也没阻拦,就将书院丢给他管,由着他去了。
听贾敏介绍完云麓书院的情况,林修泽心中对这个他即将要去读书的书院有了个大致了解。他还记得自己四年前跟贾敏保证说要考个状元来着,现在看起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当初在鹿鸣书院被毒打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呢。
林修泽想起自己年少不经事下的保证,忍不住叹了口气,结果又被贾敏弹了个脑瓜崩。
“叹什么气,跟个小老头一样!想说什么就直接说。”
“哎呀,我这不是不舍得娘嘛!娘放心,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