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吴1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公元211年(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听从张纮建议,迁徙治所到秣陵,筑石头城,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4]

    荆州之争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刘备取蜀,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取得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只好与孙权议和,承认荆州的长沙、桂阳归孙权,以湘水为界。 同年,孙权征合肥,久攻不下,率军退还。在退军路上,孙权被魏将张辽击败。 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旋即改变战略,将矛头指向刘备,联合曹操。孙权任命吕蒙为都督,袭取南郡公安,士仁、麋芳等投降;随后又占据江陵;派陆逊取宜都等地。潘璋部将马忠在临沮擒斩关羽等,孙权将刘备势力清除出荆州。

    公元220年(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 随后孙权以鄂为都城,改名武昌,设立武昌郡。 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后,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并立孙登为王太子。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刘备称帝,兴兵伐吴,孙权因汉军来犯,担心魏国乘机进攻,便主动向魏朝称臣,并任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汉军,迎击刘备。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不久后陆逊突然反攻,于夷陵发动火攻,大破汉军,斩杀蜀将张南、冯习、程畿等;蜀侍中马良诱使五陵地区的蛮族人作乱,亦被步骘平定,马良死于乱军。 刘备大败,仓皇而逃。

    夷陵之战后吴与汉再次联盟,魏成了吴的主要敌人,吴蜀多年以来对荆州的争夺以汉的退出而结束。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建国称帝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曹丕出兵攻吴。孙权派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水军拒曹休,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以裨将军朱桓守濡须拒曹仁。十月,孙权临江据守,曹丕也决定亲征攻打东吴。魏军断绝吴军的粮草、援兵,围攻江陵六个月,因吴将朱然的坚强防守而无功而返。东线战事则是吕范大败小胜,朱桓力克曹仁。 224年(黄武三年)八月,曹丕亲率水军第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得再次退兵。 不久,汉、吴互通使臣,恢复同盟。 225年(黄武四年)五月,曹丕第三次率水师征吴,八月进入淮河,十月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准备渡江。恰在这时,天气严寒,长江冰封,战船不能行动,且吴国严兵固守,只好返回,曹丕三次攻吴,都收效甚微。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击江夏,不克而还。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以降魏为理由诳诱魏扬州牧曹休。曹休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魏明帝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八月,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蒋济、满宠意识到曹休的不利之处,但曹休已经开战,随后大败。

    孙权

    石亭之战中魏国的失败,使曹魏在二十四年内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公元229年(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散布在孙吴境内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公元233年(嘉禾二年),孙权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带兵一万多人,率领装载金银财宝的船只,试图使辽东接受孙吴的封爵,结果使者被公孙渊斩杀。此后孙权又数次攻打魏国,但皆无功而返。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次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他非常宠爱孙霸,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名臣陆逊亦因卷入这一事件而遭到孙权责辱,怨愤而死。孙吴开始走向衰落。

    变乱更迭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孙权病逝, 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是年,爆发了东兴之战,魏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率领诸葛诞、胡遵等领兵7万,直逼东兴。孙吴以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惨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征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