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移民优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现在葡萄当地一万余人的村庄,也只是在最适合居住的地方生活,基本上生活在马里万河两侧和盆地中央,靠近山的地方全部都空的,这就给保安团修建居住点很大的方便----不为挑选地方发愁。
两万难民到达葡萄县时,大部分房屋已经建好,而且都是木头房,谁叫此地的树木多呢,不用白不用。
能够走汽车的公路还只修到了云朗附近,离葡萄县还有一百多公里,像什么水泥、砖头、钢筋等建筑材料无法运进来,只能用木头做材料。
难民一到,就按照事前安排好的,原本同一个地方的,住一个村,村名由大家一起商议后定。不是一个地方的,可以选择住在一起,村名同样由大家商议着取。
很快,一个个带有明显华族味道的村名被上报到葡萄县政府,登记注册在案,成为当地合理合法的村庄。一时间葡萄县政府的村名登记簿上,就多出了像什么陈家庄、张家湾、李家河、崔家峪、蒋家桥、大王家村、小王家村、黄刘庄、赵马田村、郑贺林村等村名。
陈家庄、张家湾、李家河、崔家峪、蒋家桥、大王家村、小王家村,这些村明显是一个姓或同族有血缘关系的难民住在一起的村庄,而黄刘庄、赵马田村、郑贺林村,就是几个姓的难民居住到一起的村子。
难民到来后,住的地方虽然有了,但却不是和家乡的房屋一样的,这可不行,祖宗的习惯不能改,没有砖头和瓦片,这可难不倒手巧的难民百姓,他们当中泥瓦匠多得是,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一时间盆地到处都出现了瓦窑,已经落地成为葡萄百姓的难民,开始自己动手烧制砖头和瓦片,自己动手按照家乡的习惯修建自己的房屋。孙义成到来时,看到的正是这一幅热火朝天建设新家园的情况。
来此地,自然是为了将空间里面难民需要的各种生活和建设物资拿一些出来,其他地方难民居住点都安排好了,就剩下葡萄县了。
看到难民如此的自发和热情高涨,孙义成很是满意和高兴,当天晚上,他就从空间里面放出了五十余吨钢筋,两百余吨水泥,让其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合适的地方,然后让赵志家告诉县政府工作人员,哪里哪里有一堆建筑材料,可以用于民房和哥政府机构的建筑建筑。
葡萄县的机场已经开修好几个月,由于是全人力修建,加上又是在雨季抢晴天施工,所以进度并不是很快。对此孙义成并不着急,这里修机场只是为了方便紧急往来,等公路修通之后,一切都会好转。
为了笼络当地民族人心,孙义成专门去到几个有族老的少数民族村庄,拜访了包括傈僳族、独龙族(这两个民族其实就是国内五十六个民族之二)、掸族和日旺人、囊塔归巴人,给族老送上各种茶叶和红糖、白糖等礼物。
他没有用什么英国华侨或者缅甸某大族的身份,明明白白告诉各位族老自己就是华人,以后这里将归华族人管理。以后华族人在这里生活,大家各过各的,相安无事就好,华族人还可以帮助他们生活的更好。
葡萄这个地方,历史上数个时期一直受中原王朝管辖,或者是中原王朝的附庸国,各族百姓中多多少少都有流传,现在获悉华族人又来了,心理上也没有太大的抵触(也不敢有抵触,两千士兵在这里呢)。
通往外界的道路可以慢慢修,但葡萄盆地内的道路却要加快动作。“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孙义成可记的很清楚。首先各个移民(现在不叫难民,改叫移民了)新村之间的交通道路要修好,该铺路的铺路,该修桥的建桥,该用水泥铺设路面的就用水泥。
城镇建设上,孙义成不想用太工业化来破坏这里的美景,该伐的森林树木应该伐,但不该有的工业污染还是不要有,所以这里的百姓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电力问题就全得依靠迈立开江上修建水电站解决了,不过这个问题要往后推几年时间,至少要到战争结束以后才行。
为了解决葡萄百姓照明问题,孙义成从空间里取出了很多蜡烛(百货公司里拿的),又将可以点灯照明的煤油拿出二十吨,交给葡萄政府放在新开设的“百姓杂货店”里,以极低的价格售卖给华族百姓人家,至于那些少数民族家庭想要购买,必须家中有一名孩子在华族学校里面读书才行。
一年前葡萄县就根据缅北政府的要求,在此地就开设了汉语学校,可惜前来读书的小孩非常之少。主要是那些少数民族百姓,不大相信这些学校,二来他们害怕学校收费很贵他们上不起,尽管政府已经说了是免费上学。
现在两万多华族人来了,他们的孩子按照百分之一计算也有两百人,虽然不是很多,也足够开办几所小学校的人数了,若再算上数百少数民族家庭的小孩,人数足够。
孙义成就是要想办法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从小接触学习汉语,认识汉字,接纳汉文化的洗礼,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不要是再过十年时间,就算再过六年,小孩初小毕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