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外交手段(上)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通过粮食和经济对别的诸侯进行操控和压制,袁尚先是让马氏一族对袁氏的粮食和经济进行依赖,之后再形成依赖之后,开始操纵粮食补给,进行“卡脖子”,从而使得马氏一族的军事和战争能力大幅下降。
此外,不少西凉的将领和官员,也以在袁尚辖地的富裕地区置地和添加府邸为荣。形成了一道很奇特的风景,就是这些人所谓“效命”在西凉,但是自己的财产和子女家族,却偷偷的转移到了袁尚辖地之中。
袁尚通过针对这些西凉将领和官员的拉拢和诱惑,已经把自己的势力和奸细渗透到了西凉军中和官员身上。形成了一股很完整的“贿贪”生态链,从而对马氏一族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削弱和侵化。
好在是马袁之间关系一直“拉不可破”,袁尚通过对马氏一族高层的麻痹大意和联姻通好,一直维系着在外人和其他诸侯看来十分紧密的联系。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袁氏和马氏反目成仇,化友为敌,马氏一族怕是要吃天大的亏!
袁尚的其他外交方面,他派人正式去襄阳向刘表和蔡瑁提供军事支援的正式文书,并且把未经刘表同意就深入荆州腹地并且支援南郡的赵云军队进行合法化和包容性。刘表和蔡瑁自然是不喜欢袁尚这种千里之外还军事渗透的行为,但是又十分需要袁尚的军师支援和干预,甚至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因此刘表和蔡瑁还是给赵云军队合法的地位,特别允许他们驻扎在南郡,协助防守曹孙联军。
这下南郡城中的赵云和司马懿军队,都获得了刘表和蔡瑁的容许,霍峻非但没有被私自放袁军入城而获刑,反而被给予的嘉奖和肯定,尤其是他在防守南郡中起到的尤为重要的作用。
刘表和蔡瑁虽然迫于巨大的军事压力,但是还是勉强能支撑。
另一方面,袁尚正面和曹操方面进行舆论战和口水战。
袁方以曹军攻打袁氏盟友向曹操这边进行声讨和斥责,责怪曹军故意挑起战争。而曹操这边则反驳是对非袁军的诸侯发起进攻,这个是不违反双方“互不侵犯”条约的。
双方于是开始相互之间的口诛笔伐,两边的大文豪们现在都不写那些辞藻华美的诗词歌赋了,而都是十分热衷于创作攻击对方和歌颂本方的文章作品。崔琰,陈琳和蔡文姬一跃成为引领这个潮流的北方文坛三杰!而曹丕,曹植,孔融逐渐在这场舆论战中处于劣势。因为曹操内部似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类似一些批评的声音和质疑的声音。
孔融逐渐不再支持曹操,而是开始有些倒向北方的舆论。
孔融开始质疑曹操以汉献帝发声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认为他软禁皇帝,逼迫皇帝服从他的意志去发声,甚至很多事情都不是皇帝授权的,他竟然假以皇帝之名去行事!孔融的这些言论一发表,立刻在曹操的统治区域产生一些不小的震动。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原史中,孔融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
在袁尚穿越后的时间线上,实际上孔融如此做,是受到影响和被人思想干预的。其实是骠骑将军董承暗中鼓动的结果。董承多次秘密派人给孔融写匿名信。匿名信中大肆辱骂孔融为孔氏不肖子!骂孔融是一个假的大儒,看着皇帝被像金丝雀一般的豢养而默不作声!骂孔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站到曹操一方,完全没有祖先孔子那种不畏强权的风骨!骂孔融不配姓孔!
除此以外,董承秘密派人给孔融送了很多曹操欺辱汉献帝,不遵皇权,称霸朝野,不臣之心的佐证。当然这些证据都是匿名的。孔融是有较高的朝廷官职的,他半信半疑的收藏这些佐证,之后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曹操的真面目。
并且孔融是蔡邕的弟子,推崇蔡邕,蔡邕死后,蔡文姬归汉,并且被袁尚特别推荐官职鸿胪寺侍郎,是汉朝鲜有的女官。蔡文姬在邺城是力挺袁尚的文豪,她的文章独树一帜,带有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文笔,抨击曹操,歌颂袁尚。孔融感恩蔡邕,年轻时也见过蔡文姬的风采,因此也被蔡文姬的文章影响很大。
从此孔融彻底对曹操的态度改观,后来干脆直接抨击曹操,甚至在朝廷之上硬怼曹操!
曹操大怒,当即抓捕了孔融,将他下狱!
继而又牵扯出一场“文字”方面的反对浪潮,因为孔融乃是当世大儒,从小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天下的道德模范!是当世之人品德的典范!曹操要杀这么一个人,内部和外部的舆论都是一片哗然!
董承暗中联合很多反对曹操的汉臣,联名上书,要保孔融,认为朝廷不该刑戮“圣贤之人”。很多朝廷中的保皇派和支持孔融的清流都反对曹操杀孔融,要求释放孔融。
这个声浪中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