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袁尚归邺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袁尚成功在曹操阵营楔进去两个楔子!董承和司马朗,一内一外,都可以对未来的战局和政局产生巨大的影响。m.aihaowenxue.us可能当下只能算是闲棋冷子,但将来的作用怎样谁也说不清。
这个冬天注定是一个平和休整的冬天,袁尚首先安顿好徐州。他留下了高顺为徐州大都督,张郃与纪灵为大将,另外陈珪和陈登也都留在了徐州,辅佐武将。吕旷吕翔继续回平原郡征兵和练兵,因为之前的兵力基本上都留在了徐州和濮阳等地。随着袁尚的辖地越来越大,需要的兵力和将领就越多。这次回邺城,袁尚只带走了本部人马,周仓,关宁,在吕氏兄弟的保护下走的平原郡回邺城的路线。
辛毗去许昌出使和用吕常换荀谌的时候,袁尚在徐州为陈珪之子陈应进行了祭奠,地点定在沛城。袁尚在整个徐州表彰陈应舍身取义保护家乡人民和父亲的事迹,并且把曹操谋士徐庶想火烧沛城,拿十几万百姓与袁军同归于尽的恶行做对比。
徐州的老百姓和官员本就讨厌曹操,之前强行征兵引发了不小的民怨,把一个富足的徐州愣是一年之内给搞得破败不堪。虽然之前刘备和吕布也占领此地,但是从没有如此的破坏民生,曹操简直就是竭泽而渔。邺城战败的恶果一直在引发蝴蝶效应,兵力上的短缺让曹操也对辖地内的百姓露出了獠牙。不过积贫积弱之下,曹军的战斗力也是空前的低下,不是投降就是士卒身体素质低下。
处理好徐州和濮阳,袁尚班师回邺城,这半年袁尚都在外征战,这次回自己的老家也着实想休整一番。
袁尚回邺城时,赵云与逄纪率军出城三十里接应,之后浩浩荡荡的凯旋回城。
此时袁尚已经从邺城的大英雄,变成更加神乎其神的“战神”!崔琰与陈琳二人各自拿着一篇歌赋在邺城门口歌功颂德,诉说袁尚之文韬武功,简直已经把袁尚吹上天了。
袁尚看着二人,心中虽然无奈,也不爱听这些拍马屁恭维的话,但是为了宣传需要和政治稳定,也只能坐在栗黄乌孙上配合动作和表情。
崔琰作为北方士林的清流领袖,陈琳作为建安七子仅次于曹植的存在,他们精心准备的为袁尚树立正气正风和伟岸的君王形象的努力也算是兢兢业业的为自己服务。
在三国时代,或者说任何一个战乱时代,树立一个精神信仰,树立一个通纳民心的强者形象,都有助于统一国家和聚集人心!如此这般,对军队的战斗力和信心也是巨大提升。
战争时代,这些文官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散发文章,诋毁曹操等敌人,维护袁尚自家主公,还是很有必要的。
原史中,陈琳一篇“讨贼檄文”的的确确帮助袁绍笼络大军南下攻曹,并且致使曹操阵营中的很多官员为了自保和保持自己的官职,偷偷的向袁绍写信,献媚!单单曹操麾下官员通袁绍的书信就有一大木箱!可见多少人被袁绍当时的宣传给洗了脑,动摇了立场!好在曹操是个通透的人,知道这些通袁绍的人都是墙头草,谁强他们拥护谁。当时曹操官渡大胜,打破了袁绍的舆论神话,那些慕强的官员自然不会再去支持袁绍,反而会老老实实的为曹操效力。于是曹操一把火把这些书信都烧毁了。涉事的官员知晓后,内心之中都感激曹操没有继续追究,算是宽赦了自己,因此对曹操感激不尽,并提升了绝对的忠心。
如今袁尚这边的北方清流与许昌的建安清流,双方一直在打舆论战和口水战。战斗的双方虽然没有上战场厮杀,但是也是唇枪舌剑,文章之上打得昏天黑地!
两边阵容也是十分豪华,除了各自都有著名的士林学子和世家大族鼓噪声势,不乏一些文坛的领军人物。
袁尚这边扛大旗的是崔琰,陈琳和蔡文姬;曹操那边的风云人物则是孔融,曹丕和曹植。
六位文学家都是时刻关注对方的文章,一旦出现歌颂袁尚的,必有反驳的和赞美曹操的!彼此之间斗文斗章,战况激烈!
虽然这些宣传舆论根本无法替代战场上的真正厮杀,但是对军心、民意,包括官员和世家大族的站队还是很有影响。
目前袁尚笼络的世家大族众多,但是数量上还没有完全超越曹操这边,毕竟汉天子的名号还是有余温的,不少世家大族还是愿意给天子这边面子。不过力挺袁尚这边的也大有人在!
此外还有南方的舆论和话语权,荆襄地区在蔡氏和黄承彦之手,江东则在孙权之手,益州在刘璋之手,汉中在道士领袖张鲁之手。
这些势力也是在散发文章,不断为自己的主公歌功颂德,一边抵制其他诸侯的文化渗透和入侵。
这一年多的时间,天下文章蜂拥而起,配合这个动荡的战乱时代,也算是相得益彰。
袁尚回到城中时,家族和妻妾们早已在邺城等候多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正妻马云鹿身着华丽的锦衣和软甲,竟然端坐马上等待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