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选材体系的弊与利 4000+求月票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之中。

    如科举制度的诞生,人才上升渠道的打通,阶级的固化削弱,资源某种程度上的再次分配。

    如大恒立国以来,用屠刀血洗天下,土地到个人,强硬且血腥的资源再分配。

    但这也在历史的周期率之中。

    毕竟,王朝更替,战乱不休,就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资源再分配,他这由上至下的血腥屠戮,也是资源再分配。

    但这只是开始,如何保住资源再分配的成果,才是避免,或者延缓历史周期率到来的最根本原因。

    但不管如何,那掌握权利的少数人,绝对不能固化。

    一旦固化,那资源分配得再均匀,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糜烂!

    而他为了压制前明的那些人,对武勋大开方便之门。

    让本就具备了世袭特性的武勋势力,再轻松从军队涉足官场。

    如此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必然就会成为一个个盘踞权利上层,触角遍及天下的门阀世家。

    所谓治国牧民,也会成为这些门阀世家的内部之事。

    数百武勋,那就是数百个门阀世家!

    他们将盘踞在国家的每一处,牢牢把控着这个国家的所有一切,上升的渠道,将彻底堵塞。

    才能,将不在是取才的根本,血脉为何,才是最根本的要素。

    底层的,在帝国未曾崩塌之前,就永远只是底层的。

    所谓资源再分配,那就必然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昭武帝所做的一切,最终也只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科举”

    天子抿了抿嘴唇,这一个让他纠结了十数年的词语,亦是再次浮现在了他的脑海。

    他曾经一直想的,是如何改变教育,更改选材体系。

    但经历了这么多,有关教育,选材的政策,也试行了许多。

    如学院,如教育改革,督学衙门

    严格而言,这些,或多或少,都有弊病存在,甚至,对一个国家而言,都不如科举。

    就比如,他一开始想要建立的选材体系,即教育普及,科举变成类似于后世的公考。

    学院则是作为补充,即晋升培训,以及最为重要的新学发展。

    如此发展,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颇为不错的教育选材体系。

    但问题是,在财政压力下,教育不可能普及,层层上升的教育体系,注定了会是将绝大多数人排除在外的精英教育。

    而精英教育,很难定义其好坏,但精英教育,很容易就会牵扯到最为致命的公平二字。

    但普适教育,且不说朝廷财政能不能负担起,就算是负担起,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也容纳不了这么多受教育之人。

    显然,在这个时代,只能选择精英教育。

    当然,教育体系为何,都是会在时代的框架之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选材体系之上。

    是普适性的国考,还是层层递进的科举选材,这才是最为关键且致命的问题。

    天子一向认为,选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并非是要选多么贤良能干的人才,也不是为了将堪用之才,都收归统治体系,避免人才流落在外,造成统治不稳。

    在天子心目中,选材体系的最重要目的,是要打通上升渠道,进行潜移默化的资源再分配。

    同时,要最大程度上避免阶级固化!

    这才是天子心目中,选材体系的作用所在。

    而普适性的国考选才,能够达到甄选贤才的目的,也能够达到将人才都收归统治体系,避免不稳的目的。

    但却很难达到天子想要的这个目的。

    一个贫寒之家的子弟,必须得天纵奇才,才能通过精英教育的层层考核,才能享受到了国家的教育补贴。

    不然的话,贫寒子弟,根本承受不起高额的教育费用。

    就算他通过了层层考核的精英教育,最终,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入学院,研究新学,走技术路线。

    但在新学未有根本革命之前,这条路,太窄太窄。

    另一个则是参加了普适性的国考,通过后,最终成为一个从九品的小官。

    他再天才,再贤能,没有背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一辈子,能往上爬几级?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一个县里面的一两个位置,蹉跎一生,

    而有背景的,纵使再无才无德,也能平步青云。

    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就会导致阶级固化,满朝武,皆是草包!

    而科举却不同,层层递进的选材体系,哪怕是贫寒子弟,一朝金榜题名,也能逆天改命!

    按惯例,进士者,哪怕是三甲同进士,最次者,也是一个从七品!

    若是状元探花榜眼,纵览前明一朝,这些人,只要不犯致命错误,那最次者,往往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