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十七章 热情高涨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老百姓的捐赠热情高涨,络绎不绝的捐赠一直持续到了夕阳西下,才渐渐停息。m.ruxueshu.cc

    朱平安也没有想到老百姓的捐赠热情会有这么高涨。

    记得,大明末帝崇祯在大明山穷水尽,李自成一路狂飙,即将打到京城的时候,向大明的臣子们募捐,结果快到一个月了,这帮大明的忠臣们怎么做的,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率先表示自己家无余财,带头反对崇祯向大臣募捐,其他的大臣也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个八仙过海争相装穷,甚至有人装模作样的在大门上写“此房急售”,有人装模作样去街上卖古董

    就连崇祯的岳父,皇后的生父,也不配合,嘉靖帝为了让他捐款,先给他晋升了侯爵,然后让他捐十万两,结果老岳父一听要自己捐赠这么多,如丧考妣,哭着说自己哪有这么多钱,还说自己家里穷的都只能吃发霉的大米了,咬死自己只能捐一万两。在崇祯多次逼迫下,才勉为其难的捐了一万两。

    崇祯嫌少,让他再捐一万两,至少捐两万两,结果老岳父到宫里向皇后求援,皇后把自己积攒了多年的五千两私房拿出来给亲爹,让他深明大义,再拿五千两,凑一万两再捐出来,给大臣们做表率,抢救大明江山。

    结果呢,崇祯帝的老岳父,还把皇后给他的五千两,克扣了两千两,只捐了三千两。

    看到臣子响应捐赠银子的人寥寥无几,崇祯帝退而求其次,让大家捐赠实物,比如粮草、布匹等,以为容易实行,结果,也没有几个人响应。

    最后,崇祯帝只募捐到了二十万两,没得奈何,落得一个自缢煤山歪脖树的结局。

    可是,等到李自成打进京城,向明朝官吏追赃。

    诸位可知,崇祯帝的老岳父向李自成献出了多少家财?!足足五十二万两银子,以及其他珍宝折合银子两万两.

    那个家无余财的内阁首辅想要为李自成效劳,结果李自成看不上,将其抓进了大牢,重刑之下,这个家无余财的内阁首辅也献了足足数万两银子,受刑而死后,被李自成抄家灭族,又抄出了数万两家财

    还有崇祯帝时的东厂提督王之心,也向李自成献了十五万两现银,以及价值十五万两的珍宝。

    至于民间,那更多了。

    最终李自成通过追赃,从大明文武百官和百姓手里,足足获得了7000万两银子。

    7000万两啊,跟崇祯帝募捐的20万两银子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了这么一段历史,朱平安本以为今日捐赠可能也有限,但是没想到老百姓竟然有这么大的捐赠热情。

    或许,此时的大明还是一个中年帝国,对社会控制力强,社会总体和平稳定,老百姓对帝国有信心,又面临倭寇的现实威胁,老百姓的捐赠热情才会如此高涨吧。

    或许,还有朱平安和浙军的正面影响吧,朱平安在江南的名气称不上如日中天,但也是广为人知,尤其是苏州保卫战后,朱平安的名声爆炸传播。

    朱平安率领浙军大败倭寇的故事,广为流传,也给了老百姓捐赠的热情和信心。

    如果这个年代有热搜的话,朱平安一定是热搜榜前十的存在。

    总之,到了夕阳西下,依然有老百姓大老远的赶过来捐款捐物

    初步统计了下,今日多半天时间,就已经收到了足足三万多两银子的捐款,超过千两的捐赠者都有好几个。

    至于实物,不好统计,骡马有二百七十八匹,羊、猪等牲口也有三百多头。

    至于粮草、布匹等就更不好统计了,朱平安初步看了下,这些实物比银子只多不少。

    这还是一天时间,后续朱平安也做了安排,老百姓可以至巡抚衙门捐献,会有专门的官吏接待,同样也会将他们的名字位列在“光荣榜”上。

    相比之下,崇祯帝募捐了一个来月,也不过募到了二十万两银子,朱平安多半天募捐的都有他三分之一了。

    这还只是民间自发捐赠。

    看到这么多捐赠,朱平安在意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老百姓的热情和信任,让朱平安深感责任之重。

    本来这场去浙南的出征,只是为了完成张经交给的任务,迷惑徐海伙倭寇,现在朱平安是真的想要为老百姓的信任,在浙南做出一番成绩了。

    不能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总不能带着浙军连夜赶路去浙南吧,养精蓄锐一晚,明早出城,兵发浙南。

    朱平安远远的向李姝所在的茶楼方向挥了挥手,然后翻身上马,带着数百浙军返回浙军大营。

    朱平安回到大营没多长时间,刘牧、若峰两人带着汪直的母亲妻儿赶到了大营。

    刘牧和若峰两人风尘仆仆,嘴唇都干裂了。

    “公子/大人,不负使命,我们把汪直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