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社会的本质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李泰是个天才,这点毋庸置疑。
不管是历史上的李泰,还是学习了新式学问的李泰,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便是,当他遇见他想学的学问时,他能依靠自己,很快将那些学问给吃透。
李让留下来的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各种教材,充其量只算是知识碎片,还不足以撑起一整个知识体系。
但李泰愣是从中找到了一条他自认为对大唐最有用的理论体系。
就是他最开始说的那两句话。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他之所以矢志不渝的把这两句话当作他传播新式学问,打倒顽固旧学派最犀利的武器。
则是来源于那些被人称之为奇技淫巧的东西。
比如,依靠水利便能使用,且效率比驴比人要高上数倍的水磨。
在大旱时节,亦能从河中取水灌溉农田的水车。
还有能够深耕深种的同时,还能省下一头牛和一个壮汉的力气的曲辕犁。
而这些,只是下层的东西。
上层的东西,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如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火药,如能够让书籍快速普及开来的新式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乃至于现在大唐用来掌控各地舆论的报纸。
这些东西,在正经读书人眼中,都属于奇技淫巧。
但就是这些奇技淫巧,让整个大唐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粮食产量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库也逐渐丰盈了,甚至连多线作战都已经勉强能够应对。
李泰亲眼看见了这些东西。
一开始,他并不明白为何这些东西明明对百姓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朝廷有利,但就是得不到主流读书人的支持。
但随着他将李让留给他的那些知识碎片研究到了极致之后,他明白了。
原来治理河工,河水的泥沙量是可以计算的,多大的河水筑多大的坝体,用多少钱粮,都是可以计算的。
还有修桥铺路,赈济灾民,修建房屋,建城,修建陵寝,开山裂石......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计算。
而根源,就在于计算之上。
当新一代的读书人,学会了这些知识以后,老一代的读书人,就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因为他们只会子曰诗云,他们不知道怎么治河,怎么种地,更不知道怎么断案。
他们读的书上,没有教他们应该去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害怕,害怕变数。
害怕那些能够增进效率的奇技淫巧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李泰觉得他看清了世界的真相。
所以,他立志要将顽固的旧学派扫进垃圾堆,让更实用,更高效,更能推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新文化成为主流。
可惜李让不在这里,不然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嗤笑出声。
主要是,李泰实在是太理想主义了。
李泰发现的问题,李让从穿越过来那一天就已经发现。
封建社会,为什么生产力总是提不上去?
是因为农民不够努力吗,还是小地主剥削太狠,亦或者是粮种太原始的问题?
其实都不是。
制约社会发展最大的因素,永远是上层统治者。
上层的一小部分统治者掌控着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生产资料,他们可以依靠这些生产资料让自己,让子孙永永远远地成为人上人,所以他们要的是稳定。
因为一旦社会发生动荡,他们的生产资料就有可能出现变动。
他们统治的基础也将发生变化。
以隋朝举例。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统治者求变。
这个变,不是行动方式上的变,而是根本的生产资料上的变。
杨广妄图拿走大部分统治阶层的生产资料,引来了大多数王朝拥趸的仇视。
本来说好的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剥削中下级贫农和小地主,你倒好,连合伙人的家产都惦记上了。
你不亡国,谁亡国?
所以,保持一个王朝稳定的基础是什么,是团结百分之一的大地主,剥削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地主和农民。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李让来到大唐这么些年,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而是选择向大唐的统治者植入一些私货,尽可能的将蛋糕变大?
就是因为他知道,他改变不了社会的整体架构。
与其耗费时间去求变,不如将蛋糕做大,如此一来,至少还能让社会稳定的时间延续得更长一些。
蛋糕变大了,至少短时间内,肉食者不会将目光盯在底层人那三瓜两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