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我心中思绪万千,但是却不能表现出来。

    “外面现在战火纷飞。我刚从北面的长宁关回来,目睹过外面那些灾民的惨相。”后面一个阁老接道,叹气不止,“真是造孽。”

    长宁关……

    我就是从那里进来的。

    我至今都忘不了,忘不了那高高的城墙,还有地上的泥垢。下雨的时候,泥水,脏土,和着痛哭的泪一起和雾气升起来,湮没了苍凉的四罗尘世。

    我走一步,迈一步,都是水花四溅。我眼前的天地变得模糊了,被挤压作了灰白畸形的湖泊,扭曲地纠缠在一起,而后骤然收拢,绽放出一朵红色的花。

    我握住了拳头,将颤抖深深藏在衣袖里,故作不经意道:“户楠那边情况也并不乐观,听说银子也耽搁了,可有此事?”

    几个老臣静了一瞬,黄老丞相答:“是,现在这样,这些银子拨了有部分给先帝的葬礼,剩下这些送到户楠,车马劳顿,实在不值当。还要等过了这一阵子,容国库周转一番,才能出灾银。”

    我环顾了一番屋子里的大臣,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有的避开了目光,有的低头斟茶。

    我忘了,保皇党并不表示他们没有私欲。这些大臣不乏世家中人,也不乏家中有子弟尚在升迁,更不乏野心勃勃,老当益壮的臣子。

    保皇党,王将军党,都不过是借口,谋前程和出路的借口罢了。

    王将军家财万贯,怎么会连灾银都支不出来?不都被中饱私囊了吗?

    王将军党树倒猢狲散了,饱的是谁的囊呢?

    我收回了目光:“也罢。但户楠的灾情本宫是亲眼所见的,总不能一拖再拖。本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少被淹没的房屋,和流离失所的南篁百姓,现如今都只能以草棚为家,还有无数人葬身在洪水里,尸骨无存……诸位大人可有什么别的法子吗?”

    刘太保倒是把头抬起来了,一双眼睛极亮极犀利地射过来:“殿下有所不知。银子派过去,一来是军用,二来是赈灾。如今南篁再经不起第二个独大的将军了,如今西北和北面两关将军互相制衡,实在不宜往一处加权。”

    “加之。”他再道,“西北太远,送过去的银子就如同丢进了水里,无人监管监察,真能用到其处的银子怕是都上不了十分之一,此中的利害,想必殿下也能想明白了。”

    旁边一直缄默的张太师突然开了口:“说的不错。退一万步讲,这钱就算全数送到了粱州和许州,他们也用不了。如今南篁闭了城门,没有东西进来,没有东西出去,这路就是断了。短了布,短了粮,有了银子也没处花。”

    太师兼文武,也是在官场浮沉三十余年的老臣子,这一点就点到了问题的中心。

    却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确实如此。本宫巡访的时候看见的灾民,都是衣不覆体,拖儿带小,除了银子,工部大概还是要派遣工匠去边城的吧。”我道。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到后面一个老大人身上。我对工部尚书印象并不深,但工部向来就是一没钱,二没材,也不需要他们大兴土木,近来因为先帝驾崩这才忙了一些,尚书的存在感自然也低。

    他也算是一股清流。本来工部该是个肥差,但是连户部都贪不过来,他们也就只能干瞪眼吃不着肉了。再加上这位尚书大人的不作为,他也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样子,大概就是安安稳稳,等着告老还乡了,这会儿大家都看向他,他显得有些不自在。

    我也没明白,为什么他今天会来。

    这位周尚书躲了半天视线,终于还是没能避开,袖子扫了扫溅出来的茶:“殿下有所不知,这征工匠的事情还真就是比登天还难。士农工商,工匠本来地位就低,又因为闭国的缘故,粮食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先帝在位的时候就曾下令大幅开垦,破例给那些匠籍与商籍的人脱籍,改入农籍。”

    他左手往右手手心一拍:“你看看,谁知道会发生这种事!这会儿再让他们回来做工匠,哪个愿意?”

    刘太保叹:“现在看来先帝亦是无奈之举,总也不能让商籍越过匠籍,那不得民心溃散?”

    周尚书点点头,向我拱手道:“长公主忧国忧民,是为我等表率,可臣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殿下可以召张大人来,户部各籍名单都清清楚楚的,实在是没有什么多的变迁能做了。”

    “户部的单子臣是过过目的。”张太师接过话头,捻了捻白须,“农籍根本不可能下放去从匠业,商人固然现在不急用,但是却是不可少的,货物流通,消息传递,说是他们不如士农工,实际上他们却也是真的能扣住南篁命脉的一群人,兵荒马乱的时年尤如是。而提拔贱籍那就更不可能了,先莫说商籍会如何反应,那些人就算召到了,也根本不能胜任。”

    在场的大人们都摇头晃脑,扼腕叹息。

    我环视了一番,也没着急,只问道:“陛下呢?陛下如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