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018烤肉与制陶 第(4/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土灶烧陶的事。

    魏星辰以前在网络上看过土法烧陶的视频,做土灶魏爸爸也有一定经验,两人配合着先在山林里清了一块植物不太繁茂的平地。

    在开始正式烧陶之前要经历诸多前置工作。

    选土的工作,魏爸爸提前就做好了。捡大石块再用泥土围出土炉膛子,木柴要准备很多种,粗细都各有用处。

    最费体力的是和泥。

    就像和面一样记,不过泥土掺水后会弄的到处都是泥浆,魏星辰拿了家里的雨鞋雨衣和大胶皮手套出来,做好防护工作。

    父女两人花了不少功夫脚踩手揉,终于弄出了一批泥料。

    然后是制作大陶碗的泥胚子,需要精心雕琢。魏星辰学建筑设计,除了有各种绘图工具外,还有做模型的用物,正好用来做陶器。太复杂的造型搞不出来,正常的内壁光滑的大碗还是可以做成型的。

    泥料有富裕,魏星辰尝试做了一些小碗小盘,还有烧烤盘、小陶罐。她都计划好了,腌制辣椒酱,做个泡菜什么的,总需要更多的瓶瓶罐罐。

    家里那些个酱料罐子,里面的内容取之不尽,也腾不出来。现在能多些家伙事盛放新的食材,可以让妈妈的厨艺尽情施展。

    魏星辰捏好了泥胚子,魏爸爸也已经开始了第一道烘干工序。

    露天的炉膛子里点好柴火,将湿漉漉的泥胚子开口向着火小心码好一圈。然后开始扇风,让火势更旺一些。

    烘烤几个小时之后,看着这些泥胚子干的差不多了,就该精工细作了。

    先将大陶碗扣在细小的干柴上,周边层层叠叠码好细柴枝,再用粗一点的柴枝围在外边。

    魏星辰看了一下就明白了:“大陶碗就像是正在搭建的建筑物,周边那些粗一点的干柴如脚手架一样包裹住大陶碗,留着缝隙,将来点着了空气能更好的流通,燃烧更充分,温度也可以相对均匀,对吧?”

    “是啊,用柴烧没有煤炭那么稳定,泥胚子受到的火力不太均匀。因此我们尽量把柴枝码放的均匀一些,烧火的时候看着。炉膛子小,咱们一次只能烧一个,先看看成品的质量。如果这批烧成了,下次和泥土还按照这种配方。若是烧的过程中裂缝太多,或者成品不够结实一碰就碎,说明咱们的土质以及配料方法还有待调整。”

    魏星辰委屈道:“爸,你怎么不早说啊。害我精雕细刻做了那么多盘碗。”

    “熟能生巧,你第一次做这种陶器,胚子的厚薄,成品的实用性都需要验证。我看古代的陶碗陶罐几毫米薄壁,还有能透光的,这都是手工做的,你练练兴许能成?”魏爸爸提出了高标准的期望。

    魏星辰看了看自己做的那几个壁厚1公分左右的陶碗,顿时觉得自己的手艺的确有待提高。

    但是地球上做陶器,那都有脚踩的转盘工具啊。现在她纯靠手工捏,做厚了容易,做薄了就很难均匀,不均匀烧起来更容易裂缝,是需要熟练度以及做的过程中反复琢磨改良技巧。

    不过既然老爸提了要求,她还是多练练技术吧。在古代也没有转盘,人家怎么能做出薄厚均匀的陶器呢?

    ……

    在x799-1直播间,午餐烤肉结束之后,魏妈妈的3号光球暂时关闭,只留下了父女两人的1号和2号光球,在飞船外记录着他们和泥土、烧泥土的奇怪举动。

    在星际时代,营养液基本都是塑料瓶装着,餐馆盛放美食的器皿,基本是玻璃或者特殊记塑料制成的,也有用金银锡等制成的高档精美餐具。

    “陶器”这个名词只存在于博物馆虚拟影像之中,这还是历史学家和艺术家历尽千辛万苦,从极为少量的古文献反复考证后,才复原了一点点凤毛麟角,但展示出来后足以震惊世人。

    当时专家给的结论是,在祖星有一种极为珍贵的特殊泥土,经过很复杂的工艺,由艺术大师精心创作,再以秘法将土变成了具有金属声音的器皿。这不只是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还体现了艺术创作灵魂的升华。

    制陶是古代人类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表达形式,尊贵显赫的大人物会用陶器彰显身份。当然这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肯定是放在橱窗中展示,绝对不能轻易被碰触的。

    虚拟影像中展示出的是一只大陶罐,红棕色,壁有厚度,敲击有金属音。专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东西在古代除了观赏意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实际的作用。

    不过若是魏星辰此时看见了博物馆里的那个东西,一定能猜出来,这不就是普通的酱缸么?小时候家里腌咸菜经常用。而且她今天还特意捏了一个类似的,琢磨着腌咸菜和辣酱什么的刚好可以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