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十九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小白球与麦克风[乒乓]》 

    季西宁怎么都没想到会在异国他乡遇到同学。

    郑烨楠眼底的喜悦怎么都藏不住,他问:“来旅行?”

    “不是,”季西宁摇摇头,“来工作的。”

    “那更巧了。”郑烨楠挥了挥手中的工作证,“我也是来工作的。”

    季西宁礼貌道:“抱歉,我还要拍些视频,先失陪了。”

    郑烨楠连忙退出镜头,“哦哦,抱歉。工作重要工作重要,你先忙。”

    季西宁朝他点点头,而后移开视线继续拍视频。

    郑烨楠则站在不会入镜的不远处,默默注视着她。

    麦俊东拍了一会视频,注意到一旁的郑烨楠,便走过来打招呼:“你好。”

    郑烨楠立即收回视线,微微鞠躬并伸手,“北辰电视台记者,郑烨楠。”

    “麦俊东。”

    “前辈好。”

    麦俊东哈哈一笑:“什么前辈的,就一举摄影机的。跟西宁一样叫我麦哥就行。”

    郑烨楠很谦逊,“您在行业内很有名气,二十年前的贼王案可谓是轰动一时。”

    “都是些陈年旧事了。”麦俊东不想说旧事,便转移话题,“你认识西宁?”

    郑烨楠:“对,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

    麦俊东:“是同学也是同行,以后也能有个照应。”

    郑烨楠笑了笑,眼神飘忽,“希望她能给我一个照应她的机会。”

    麦俊东一愣,随机反应过来,“你对西宁……”

    “对,我喜欢她,我想追求她,而不是只做普通的同行。”郑烨楠坦诚地表达自己心意。

    麦俊东看了季西宁一眼,又看了郑烨楠一眼,问:“她知道你的心意吗?”

    郑烨楠苦笑着摇摇头,“我表现得挺明显的,明显到她的好朋友都有所察觉,但她依旧不为所动。本想着大学毕业异地工作要放弃这份心意,但在这里遇到她,又觉得我跟她还是有缘分的。”

    麦俊东还想说些什么,见季西宁收起运动相机向他们走来,便没说话。

    “麦哥,我这边拍得差不多了,加上上午的随采和待会开幕式的素材,可以出一期vlog了。”季西宁走到麦俊东边上,说道。

    麦俊东:“行,那我们进去吧。”

    郑烨楠见他们要离开,连忙说:“我跟你们一起。”

    季西宁看了看郑烨楠和他的摄影同事,有些迟疑,“如果你们方便的话......”

    “方便!”

    “那就一起吧,我都可以。”

    四人一起进入场馆,找到位置坐下。郑烨楠坐在季西宁旁边,偷偷看了她几次。在嘈杂的环境中,她丝毫不受影响,要么举起运动相机拍摄,要么低头码字,沉浸在工作中。

    大学时,他要么在图书馆遇见她,要么在学校的菜鸟驿站碰到她。在图书馆里,她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接水、上厕所、吃饭,其余时间她都在认真学习,放在一旁的手机、隔壁同学小声的讨论声根本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在菜鸟驿站里,她把头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白皙的脖子,一咬牙一吸气就能搬起大件快递。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喜欢上她了。她像一株坚韧的小草,永远充满向上的韧性,只要稍稍靠近她,就能感受到无穷的生命力。

    随着东道主阿布多国元首、奥委会主席入场,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拉开序幕。升国旗奏国歌后,舞台灯光亮起,音乐响起,表演开始。

    表演主要展现阿布多国的传统文化。季西宁在来之前就做好了功课,所以大致能看懂表演要表达的内容,她一边看一边记下表演节目名称、出现的元素等。

    一个多小时的文艺表演结束,运动员入场式开始。发达国家、大国运动员入场时,现场欢呼声和掌声非常热烈。但到了贫穷国家、处于战乱中的国家运动员入场时,寥寥几人组成的团、鸦雀无声的观众席与之前的热闹氛围形成强烈对比。

    季西宁看了看身旁低头玩手机的观众,猛地站起身,挥着奥运会会旗向他们大声欢呼。他们听见了她的欢呼,脸上笑意更浓,热情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回应着她。

    待她坐下,麦俊东问:“又不是我们国家,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季西宁只是微笑,没有回答。

    她坐直身,伸长脖子,终于等到广播里大喊“China!”。顿时现场掌声雷动,在场的中国人无不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齐声呐喊。在众人热切的目光中,我们的运动健儿们缓缓步入。

    她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得知,在1932年奥运会中,中国首次派出一个3人组成的代表团,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

    这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几十年,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走入国际赛场,也许我们曾经也遇到过鸦雀无声的场面,但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