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杀人不留骨悍匪杨天勇(一)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杨天勇案和张君案案发时间为同一年,虽然影响力远不及张君,但也足可以在国内的悍匪中,占据一席之地。
杨天勇团伙在三年时间里,作案35起,杀死19人,重伤11人,抢劫财物四百多万,官方对其评价的原话是:手法极其凶残,性质特别恶劣。
杨天勇团伙的作案风格,和张君团伙截然相反,张君以勇猛无畏著称,而杨天勇则是把阴险狠毒玩到了极致。
两人的身份地位更是完全对立,张君作案前是一个无所事事得地痞无赖,而杨天勇却是一名本应保护一方安全的人民警察。
杨天勇出生于1959年,云南楚雄人,父亲在铁路局工作,因此杨天勇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昆明市广通铁路附属学校读的书。
杨天勇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因为年纪还小,所以没有出去工作,就整天在家待着。
到了1978年,在父亲的安排下,杨天勇去了云南元谋县洪江工务段当了一名铁路工人,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今后能有个更好的前程,他又入伍当兵去了。
1981年杨天勇复原之后,又回到了洪江工务段当铁路工人,由于有了转业军人的身份,不久之后,他就在父亲的运作下,当上了一名铁路警察。
刚开始杨天勇只是做一些内勤工作,再后来被调去了昆明东站派出所,成为了一名一线警察。
不过警察这个工作,对于杨天勇来说,就是混口饭吃,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对这份职业的尊重。
杨天勇的同事后来对他是这样评价的:在当警察的这二十多年里,平时很少说话,和同事基本没什么交流,非常的不合群,谁也不知道他每天都在想什么,同事聚会他也从来不参加。
另外杨天勇工作非常消极,不学习也不努力,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杨天勇就是这样一个人,整个前半生碌碌为为,而且胸无大志,不过所有的这一切,被他的一个同学打破了。
这个人就是本案的二号人物,名字叫肖林,他也是整个杨天勇案中戏份最多的。
按理说本案的主角应该是肖林,但是杨天勇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在团伙中的老大地位。
杨天勇在作案之前,生活的平平淡淡,也没有犯过法,但是肖林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他,也许后面的系列案件,都不会发生。
肖林出生于1960年,比杨天勇小一岁,他并不是云南人,老家在黑龙江牡丹江。
肖林和杨天勇之所以能成为同学,是因为肖林五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了云南。
这家人可不是来旅游的,肖林的父母是来这边支援三线城市建设的。
当年的中国城市等级,并不是按照经济情况来划分的,而是按照国防登记,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东北在当时作为共和国长子,为了带动其他省市的发展,国家从这里选派了很多技术工人,调往全国各地协助地方建设,肖林的父母正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肖林的父母也是铁路系统的,所以肖林来到云南之后,也到了广通铁路小学读书,和杨天勇分到了一个班级。
从小学到初中,两人都是同班同学,关系虽然还不错,但是并没有达到生死之交的程度。
时间到了1975年,肖林的父母结束了支援工作,又被调到了黑龙江佳木斯市,肖林自然也跟着父母,离开了云南。
此时肖林和杨天勇都是初中刚毕业,两人就此一别,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再也没见过面。
不过父母工作的频繁调动,对肖林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从牡丹江到云南,再到佳木斯,所有的人脉关系,都要重新开始。
这样肖林自然就没有杨天勇的那种机遇了,人脉关系一断,父母想要帮他安排个正经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肖林来到佳木斯之后,只能每天到处瞎混,没多就就跟着一群狐朋狗友,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
1977年,肖林在一次偷钱包的过程中,被便衣警察当场抓获,由于还未满十八周岁,最后被送去了少管所。
结果没过多久,肖林就找个机会跑掉了,家里肯定是不敢待了,于是他就跑去了长春,在这里继续瞎混,还是以盗窃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