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复杂走向简单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八三工程的进度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尽管重生之初他就明白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但还是没想到挑战来得如此迅速。

    

    压气机内气流的复杂流动一旦出现分离,情况就会超出常规理论的解释范围,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毕竟,重生前的许宁并非天才,很多专业知识也只是略懂皮毛。因此,这需要团队成员来搭建基础框架或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

    

    如果最初研发时没有充分考虑除附壁流之外的情况,那么在非标准工作条件下,气流混乱或失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这一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优化叶片研发,增加抗失速能力,从而推迟流动分离的发生。

    

    传统的压气机研发依赖于定常附壁流模型,但这套理论在面对高性能需求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实现高压缩比和高负荷。

    

    大约二十年前,航空器外形研发已经从定常附体流模式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定常

    

    脱体涡混合流模式,这一转变对应着战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跃升。

    

    在这一过程中,研发理念从试图抑制流动分离转变为合理利用它,这对于即将步入第三代战斗机时代的华夏空军来说,意味着涡喷14发动机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流动分离的双刃剑性质要求研发者们不仅要克服它的负面影响,还要学会利用其正面作用。

    

    面对这样的挑战,许宁思考着是否可以将新的研发理念应用到压气机的气动研发中。这不仅需要创新思维,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效的制造工艺作为支撑。

    

    许宁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起解决方案的大致轮廓。

    

    眼前的涡喷14改进工作,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最近,我们在处理负面层流动的问题上,刚好完成了从繁到简的过程。

    

    科学研究通常是从复杂走向简单,再由简单回归复杂。上述情况,只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研发中的一个小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