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必须严查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些官员的一些共同点,几乎所有人都是官宦世家出身,最少也是个世家旁支。要说这里头没有古怪,任谁也不会相信。

    无一例外,这些人的家族及姻亲中都至少有或曾经有过至少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

    姜宛亦又看了这些人当年参加科举的情况,倒是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其实也有迹可循。比如说有两个官员考童生和秀才都考了很多年,却一次就考上了举人,次年又考上了进士入了朝;有的官员明明家里都已经迁到都城,考试却要回到老家去考的;甚至姜宛亦还看到一个最离谱的,连童生秀才都没有考,直接被保送直接考了乡试。

    这份官员的档案直接被姜宛亦拿了出来,这都不用继续往下查了,东凌国可没有可以免试调级的律令,说严重了,这都可以当欺君来算了。

    其他官员就要从任职的考核来着手了,东凌国官员每年都有政绩考核,地方官和京官的考核方式不同:地方官员考核的是民生政绩,比如                                                当地的种植畜牧的产量、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人口增长和当年落实的各类措施等;而京官则是根据各官署衙门的类别,针对性的考核的。除了政绩考核之外,每个官员还有长官的评分。

    这些官员里面大多数都是从地方官做起的,地方政绩说不上多好,税收也一般,但无一例外都有极高的长官评分。这样一来,他们的综合评分就高了,也就能一步步顺利晋升,一直到京中有肥缺能让他们混进来。

    也正如姜宛亦猜测的那样,他们多数人都是通过举荐升官。

    可即使是这样,姜宛亦还是觉得不太对,自己没有想明白,便只好继续打搅郑尚书了。“郑尚书,哀家有些疑惑,还请郑尚书帮忙解惑。”

    “太后尽管问便是。”

    “这些人的文章你也看了,你觉得一个文章写得一塌糊涂的人,能做好一个官吗?”姜宛亦没有明说,但她是真的觉得这些人即便是这上头写的政绩也未必能做到。

    郑尚书也很是无奈,尽管他已经是一部尚书,但还是对有些事无能为力。“回太后,文章好坏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为官的能力,但……臣实话实说,这官员考核虽然有用,但是有权势的人想要做些手脚就太容易了。地方上的政绩是可以谎报的,都城各部的官员也是可以抢占别人的功劳的。只要他的直属上官保着,别人很难驳回。”

    姜宛亦听明白了,看来自己想要拔除这些毒瘤,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那冯策呢?”兵部尚书钱辉是自己父亲的好友,姜宛亦相信,在政绩这块上,兵部尚书应该不会包庇冯策,而他上头写的政绩和评分都不差。

    “冯策的情况臣不太清楚,不若臣找个理由将兵部尚书叫来,太后直接问钱大人?”礼部尚书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而且这些官员考核的细节都是下头的官员们在做,自己只负责敲定各项结果和政策。

    姜宛亦如今是太后,她可以借着陪小皇帝出来的理由来吏部,却不合适再去别的地方,所以郑尚书就想着可以把太后需要的人给叫过来。

    这个方法姜宛亦也赞同,就和郑尚书一起想了个理由,派人去请兵部尚书过来了。

    姜宛亦对兵部尚书钱辉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和自己的父亲不一样,自家父兄都是那种刚直的性子,而钱辉为人很是圆滑,是个老狐狸。

    兵部尚书钱辉听到有人来请自己到吏部,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就没相信,只是他原以为是小皇帝要找自己,没想到去之后见到的却是太后。

    “太后,冯策之前在兵部时工作还算认真,很少会偷懒耍滑,所以这在兵部时期的过往考核结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听完钱辉的话,姜宛亦有些发愁,难道冯家真的隐藏的这么好吗?

    可还没等姜宛亦发散思维,钱辉却又继续说道:“不过工作虽认真,手脚却不太干净……”

    姜宛亦此刻不由感叹,果真是个老狐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