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许你一个好前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你就是赵元?”
兵部尚书孙傅走过来,上下打量着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诧。
赵元心头一紧,迅速在脑海中翻找着关于孙傅的记忆碎片。
恭敬答道:“正是在下,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兵部尚书孙傅主持京城防务,是一位既无能又无用的忠臣。
他是海州人,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御史、礼部员外郎,看这份履历感觉走的是通往执政的标准路线。
因与当道不合,一度被迁为中书舍人。
由于他抨击朝廷对高丽入贡使者的厚待纵容是劳民伤财,被贬到蕲州安置。
直到钦宗受禅后才将他进位为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长成为大宋军事决策层的重要一员。
宋钦宗是要以破格任用宋徽宗在位时不得志的官员的方式,来构建朝臣班底。
不过新皇帝将既没有基层州县经历,又对兵事一无所知的孙傅,提拔到如此关键的岗位,显得极其儿戏。
在金人入侵迫在眉睫的时候,这样的人事安排就更是荒唐了。
有感于钦宗的知遇之恩,孙傅的工作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也急于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华与能力。
金军二次围城后,孙傅亲冒矢石、日夜登城主持防务,不停地巡视城防设施、鼓舞守军士气,表现得兢兢业业。
作为一个标准的文臣,能力也仅限于此了。
他提不出什么具体的解围之策,也对军事战略毫无见解,居然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虚幻之事上。
“你家中可有亲属在朝中任职?”孙傅突然问出这样一句话来。
“小人自幼在太原长大,与爹爹失散多年,姐姐病逝,家中暂无人在朝中任职。”
这宋朝习俗,称母为“姐姐”,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一称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说文解字》中解释“姐”为蜀地对母亲称呼。
到了宋代,这一称呼在宫廷和民间都有使用。
孙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郭中郎,向我推荐你,认为你是可造之才,朝廷危难之际,可愿为朝廷出力。”
赵元一愣,穿越过来,一点都没有影响历史的发展?
这就要被人赏识了!
宋朝,忠武郎是武散官中的忠武将军,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职位。
这时候岳飞在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才被提升为诚信郎、成忠郎、秉义郎等官职。
神棍郭京这么快就和岳武穆平级了?虽然他没有实权。
赵元看着周围禁军明晃晃的刀剑,义正言辞的说道。
“ 粉骨碎身浑不怕!小人愿意为我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着大宋的高级知识分子,赵元忍不住拽了一下文,显摆一下自己作为穿越人士的文化素养。
“ 粉骨碎身浑不怕,好词啊!”
孙傅有些吃惊的望着他,没想到眼前的武官还能吟诗。
“这首词可是有其他三句?”
“孙大人,这是个士兵而已,怎么可能会作诗。”
孙傅旁边一个文官不屑的说道。
“我看也是,不然让他现在做一手也行。”
另一个文官附和道。
他们是负责监管城门禁卫军的文官,看到孙傅到来,特意过来打招呼。
此时这名文官幸灾乐祸的看着赵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不破金贼誓不还。
他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明,于谦。”
心里暗暗想道,对不起了于大爷,你这最后一句太不应景了,我给你改一改。
“最后一句,可是做了更改?”
孙傅神色怪异的问了一下,其他三句都挺好,这最后一句是个什么鬼?
“大人明见,最后一句应是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了贴合我现在的心情,略作更改。”
赵元谦虚的说道。
孙傅突然激动的拍着大腿,兴奋异常。
赵元目瞪口呆的看着兵部尚书孙傅,一脸的迷茫,就是说几句词,至于激动成这样吗?
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嘛!
孙傅用炙热的眼神看着赵元。
“你可是读过书?”
“小人六岁读书,今年19岁,已经读书13载。”
赵元低着头自己数着自己的手指头算到,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1年,直到穿越,整整13年,一年不多,一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