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从江苏扬中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系统工程专家钱锋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研成果,为其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82年5月—1986年8月,钱锋在南京塑料四厂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88年8月,钱锋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99年6月起,钱锋在华东理工大学先后担任科技处副处长、处长、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校长助理、副校长。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从业之路解码
钱锋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当选院士有着深远的意义。
钱锋在南京塑料四厂工作期间(1982 - 1986),作为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他深入生产一线。
这使他熟悉了化工生产的实际流程、设备运行和工艺细节,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实践经验。
这些实践经验让他明白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为他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使他能够更好地将学术研究与工业需求相结合。
这段工作经历,也培养了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工厂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时,他学会了从实际出发,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对他在复杂的科研工作中,尤其是涉及工程应用的化工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钱锋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后,他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断晋升。
作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在教学过程中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教学相长,这促使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紧跟学术前沿。
在科研方面,他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平台上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深入开展化工过程控制、过程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领域得到认可,也为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期间他的学术影响力逐渐扩大,为其在化工学术界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钱锋从担任学校科技处副处长等一系列行政职务起,他参与到学校科研管理事务中。
这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了解科研项目的整体规划、资源分配和团队协作等关键环节。
他可以更好地整合学校的科研力量,促进跨学科合作,为自己的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在担任行政职务期间,钱锋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行业合作。
这有助于他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国际化工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及时将新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并且推动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这些都为他最终当选院士增添了助力。
院士科研之路
钱锋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锋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首项自主创新的乙烯装置优化运行技术、软件和系统研发,打破国外垄断。
此技术将化工过程物质转化机理与装置实时运行信息相融合,提高了装置产能和效能,降低了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
而且该装置性能远超国外专利商指标,推动了我国乙烯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钱锋在国内率先开展pta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取得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独创性成果,为大型pta装置成套技术自主创新作出重要贡献。钱锋通过对pta生产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优化,实现了装置的节能降耗和稳定运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我国pta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钱锋院士团队发明的汽油在线管道调合优化运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金陵石化等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应用。
该技术实现了调合过程实时优化系统的长周期高效运行,提高了汽油调合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调合成本。
同时,该技术保证了汽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为我国炼油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钱锋院士和唐漾教授联合刘润辉教授团队以及海外合作者开展交叉合作。
他们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人工智能辅助抗耐药菌宿主防御肽模拟聚合物的小样本逆向设计”的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构建面向聚合物的多模态信息表征构架和图语法蒸馏框架,实现了小样本聚合物数据下对海量聚合物结构的精准抗菌性能预测,为人工智能赋能药物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钱锋课题组提出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