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从此不必规行矩步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一位名为阿虎的沙弥口述,田里出身的人,辛勤一生,大多只为了几口米粮。www.luoyingshu.com

    终日奔波劳苦,腆着脸,挣一笔入不敷出的血汗钱。往往一块掰作两块花,省吃俭用,放进兜里没听见几个响,就流水一般花光。

    贵人老爷们笑话他们才识浅,学问薄,漠视他们光是每日劳作,就搭进去大半条命的艰苦。能解决一家人上上下下的温饱问题,已是极大的不易,哪还能无师自通到知书达理?

    阿虎生于黑山白水之间,长于丛林草垛。村里的婶娘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方能在日上三竿时捆好。紧接着自短和山出发,穿过平野山沟,磨平了草鞋,送到邻近的镇上贩卖。

    一捆柴火售卖三枚太清。喊哑了嗓子才能售空。

    有幸赶上好时节,比如寒冬腊月,柴火热销的时候,一天下来就能挣得几十枚太清。要回家了,得小心强盗路匪,就在信得过的钱庄换作了银湾。

    几颗货币揣到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内兜,比烧热的炭火还窝心。

    若是倒大霉,遇上了梅雨天,一日的勤苦全荒废了不说,这勤勤恳恳砍来的木柴被瀌瀌大雨一打,全数作废,贱卖都没有人回收。

    坐拥金山银山,下下辈子都不用忧愁的大老爷们,说得好听。

    什么只要识得一文半字,或修得一招半式的功法,就足以改变烂泥一般的命途。做不成的人都是好逸恶劳,自当一辈子是个穷苦的命,怪不得旁人轻蔑。

    咋的,目不识丁是他们不想吗?

    没有穷过的人不知饥火烧肠。

    像他们这种吃了上顿都没下顿的农民,整日勒着裤腰带过日子。愁苦着日子难以维系,一个馍馍掰成两半吃。今天一半,明天一半。饿急了,只能舔几口解解馋。

    居住着他这类人的村落,漫山遍野都是。

    原本在城内、镇里也有,大老爷们心善,见不得穷苦人,就将他们悉数赶出来了。

    故而,有机会习文学武,那可是天降的福气,放在他们十里八村,是挣破头都抢不来的便宜。

    凤萧声被他一顿七绕八绕得头疼,“你不妨把话说明白点。”

    阿虎苦笑,“说明白了,命就没了。”要做个装糊涂的高手,嘴巴闭严实了,才能侥幸存活。

    “那可不!”加进来讨论的沙弥,唤作狗剩。

    拣好听的说,是贱命好养活。往不好听的说了,就是大家普遍没什么文化,又出不起钱财,请有学识的书塾先生帮忙取个好听点的名字,索性就凑合着用。

    这一用就是一辈子。

    反正东家西舍都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整体文化水平比端着的碗里的水还稳定。

    一颗石头砸过去,能砸中十个狗剩、九个翠花、八个英妹,何必斤斤计较那般多,还不如抽空多劈几捆柴火。

    凤萧声听明白了,嘴上不饶人。“那我也能识文断字,阅读经书,何不由我来教授你们文字、算数,非得承他的情,让那落迦去大出风头?”

    “哦——你原是识字的?”一个声音在僧众后边响起,僧人们自觉朝着左右两侧让道,走出一个留着白胡须的老头。

    大约是人老不中用,那老头看起来身子骨不大行,走路一瘸一瘸的,要靠拄着禅杖才能站立。

    他走到凤萧声身前,拍拍她的手背。一身皮囊皱巴巴的,好似田野间胡乱蹦跳的□□。偏生还端着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儿,抚着长须,出声训诫,“识字好啊,识字好。书中别有天地,使人博学洽闻。”

    “寺内备有藏经楼,一到七层日夜开放。有兴趣者,可前往研学,对于功课有什么不解的,尽管问各位执事。”

    全场噤若寒蝉,没一人敢应他的话。

    活到这个岁数,对寺院状况如数家珍的,天阿寺恐怕只有一人。

    “见过住持。”在树杈上打坐的那落迦跳下来,压着凤萧声的头鞠躬,“新进门的弟子们年纪小,不懂事。说话偶尔会失了规矩,还望住持多加体恤。”

    “哪里哪里。”

    净显住持言道:“师长教导徒弟,学着怎么待人接物,习得海纳百川的肚量。弟子学习知识,修得恢宏大度,锻出一身胆魄。最后两方都学有所成,方算得上是互相成就。”

    “教学是双方的博弈,而不是一人能完成的课业。那落迦,你还有得学喏。”

    那落迦一抱手,“谨遵住持教诲。”

    “你啊你。”净显住持摇摇头,步履蹒跚地走了。

    日头陨落在云光背后,山野隐匿于皎月身下。那落迦以凤萧声识字的由头,要她帮忙教导不识字的僧侣,借此培养她谦让、宽和的性子。

    久拿不下人的司徒景安,乐于给他拆台。

    “甭听他的。”

    贺欢宫首徒司徒景安和凤萧声咬耳朵。“具足持守是佛门中人要钻研的事,总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