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军营很大,祝常青跟着吴双一路往里走。
发现沿途的士兵们都在操练,纪律严明,连侧目向他们投来目光的人都鲜少。
能将半路出家的农民兵带成这样,她这位义兄似乎确有将帅之才。
两人进入军帐,面对面坐下。
帐中空间宽阔,陈设简单,只一案一榻,若是再多放三五床被衾,怕是和普通士兵住的帐篷没什么差别。
吴双嘴笨,双手拘谨地放在膝上,瞧着面前如花似玉的小娘子,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于是祝常青先他一步开口:“义兄,起兵之后你过得可比从前好?”
“好,好。”吴双连连点头,“我和兄弟们把那些奸商狗官强占的土地都抢了回来,如今在我军中的兄弟人人都能吃饱了!”
投靠起义军就能分到田地,不用饿死,难怪参军的人数会涨得那么快。
祝常青了然,又问:“平反祝氏冤情,这也是你想出来的?”
就是这句借了祝氏名义的口号,将她坑害至此。
吴双忙摆手否认:“是个读书人想的,他家中还有媳妇孩子,不肯当兵,但告诉我起兵得用大义作借口,他知道你是我妹子,所以编了这个口号,领完粮食就回家去了。”
算他跑得快,祝常青想,否则就算是扯了头发,豁出去女儿家的脸面,她也一定要同此人好好算算账。
拉回思绪,她终于说起正事:“那你可愿意归顺朝廷,去往京都?”
吴双长了一对粗眉大眼,此刻犹豫的情绪明晃晃地全写在里面:
“我家中已无人,去哪都一样,招安了倒还能吃官家俸禄,不用担心随时会掉脑袋,但妹子,军中许多兄弟在蜀平上有老下有小,我若是要走,他们可怎么办?”
祝常青为此早做好了筹划,条理清晰道:“愿意上京者编入朝廷军队,温饱不成问题,说不准以后还能立功得赏。想留在蜀平者也不必强求,你将仓中余粮分出去,助他们暂时度过难关。”
“今日在我身边的两位大人都是朝廷命官,特来查办蜀平粮荒之事,蜀平百姓们很快就能摆脱这种苦日子了。”
“真的?”
吴双惊起,瞪大双眼,眸中竟好似泛起泪光,追着她问:“你说的可是真的?那两位大人真能抓了那些狗官?”
“不敢骗兄长。”
祝常青垂眸,端正回话,心中却咂不出是何滋味。
她想起五年前的寒冬,两人曾靠坐在一片荒地上,一旁的地下刚埋葬了她的母亲和他的幼妹。
吴双那时刚过弱冠之年,也是这样眼中蓄泪,说自己甚至不知道,妹妹究竟是病死的还是饿死的。
“太好了,只要能杀了那帮畜生,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说完此话,心有灵犀的,吴双似乎也想起了旧事,语气忽然弱下去:“对了,可要去你母亲的坟地看看?”
祝常青恍然愣了很久。
她有一瞬甚至分不清,眼前那母亲阖着眼的苍白面容,到底是她的幻想还是当下的现实。
“不必。”她平静道,“我另有一事想求兄长帮忙。”
“只要你开口,兄长一定帮你。”
“我不想随你们回京,我要逃回陵江。”
吴双被她的话吓了一跳,但也没问缘由,反倒认真思考起来:“可我军中并无马车,蜀平到陵江的距离不算近,你要如何回去,总不能徒步吧?”
“我会骑马。”
祝常青神色格外坚定,在吴双诧异的目光中,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
掐着半个时辰的时限,祝常青离开了吴双的军营。
日落西山,天色昏黄,远远就瞧见两个背影。
刘广石微躬着背,态度低微,向身旁人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
李凭栏则负手而立,身姿卓然,不知听进去了几分。
她快步上前,朝两人见礼。
刘广石似乎很不满被人打断,将背不动声色地挺直了,双臂抱胸,不耐地看了她一眼。
李凭栏见人回来,便不作停留,边往军营中走边问:“谈得如何?”
祝常青跟在他身侧,如实道:“义兄同意了。”
李凭栏尚未说什么,刘广石就迫不及待地发表意见:“那个死脑经!早这样不就好了?”
祝常青默了默,踢走脚下一粒石子,她的话都是讲给李凭栏听的:
“义兄需要一日的时间重整军队,只留下自愿随他入京的,后日清晨即可出发。”
“不行!”刘广石愤然拒绝,“士兵一个也不能少!”
然决定权并不在这个武夫手里,祝常青不欲与他多费口舌,只淡淡回道:
“刘大人,所谓好将胜千兵。”
刘广石闻言大怒,总觉得这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