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祝常青缓缓看向桌上摊开的宣纸。

    那一道道崎岖隐秘的划痕此刻化作了实质的银线,正勒在她的脖颈前。

    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她的喉咙。

    “罪女在想……”

    她吐字艰难,一字一顿。

    “我在想,朝廷的军队只堵住了起义军北上的路,他们有没有可能……往西北走。”

    蠢问题。

    且不论西北再往外的地形有多么不利于军队迁移,单看这大半月来吴双都没有带兵逃离的动作,就说明他对现在有田有粮的生活十分满足,不会轻易放弃阵地。

    这一段路程马车行驶得格外平稳,车厢内连车轮滚动,辗过土地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只听一声妥协似的叹气,李凭栏抬起根手指,碰倒了手边的茶杯。

    茶水倾出,洇在宣纸上,墨迹瞬间渲染开,成了一幅看不清的废图。

    他语气平淡:“这不是你该想的,你只需要带着吴双,平安回京。”

    祝常青垂首称是,一颗心却还七上八下地吊着,默了半晌,她突兀地开口:“世子可知,当日陛下令我招安吴双,我为何要了三法司的人?”

    这话祝常青原本并不打算说。

    等他们到了蜀平,见过百姓生活之状,面前这位刑部堂官自会有分辨。

    可惜她不慎出了这样的岔子,不得不想办法分散些李凭栏的注意。

    “地方起义,无非是不满谋生之苦,父母官责无旁贷,即便你不提,陛下也会派三法司来提人查办。”

    谋生之苦。

    祝常青想,是了,就是这轻飘飘的四个字。

    她道:“五年前我南下,路遇蜀平,饿殍遍野,家母病入膏肓,在途中郁郁而终,是吴双帮我安葬。”

    “而我之所以会遇见他,是因为他的幼妹刚刚被饿死。蜀平地处中原,旱情连连,只怕这些年的情况不曾好过半分。”

    杜宸安听得生疑,摇了摇头,搭腔道:“蜀平的账虽然不归我管,但每年发下去的赈灾银不会短缺,户部蜀平郎中也从未提及过此事。”

    祝常青不再说话。

    朝廷官员如何层层勾结,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这不是她能够议论的,于是机灵地寻了个合适的时机,告辞回自己的马车了。

    -

    他们抵达军队驻扎处是在两日后的黄昏。

    作为军队首领的卫镇抚亲自前来迎接,刘广石老远就瞧见马车前的李凭栏,跟见了菩萨似的,两眼放光地冲上来。

    不用想也知道,他是要跟这位开朝以来最年轻的三品大臣,当今陛下唯一的亲侄子,好好倒一番苦水了。

    然而李凭栏根本不等他开口,虚掸了两下宽袖,漫不经心地免了他的礼,笑道:“刘将军,你领命镇压起义半月有余,虽未见半点成效,但陛下谅你                                                劳苦,不予降罪,你不必慌张。”

    刘广石一箩筐的话到嘴边硬生生全了咽下去。

    他原是想邀功,哪料李凭栏一开口就是降罪,吓得他顿时像只鹌鹑,什么旁的话都不敢说了,连连谢恩,然后麻溜地带着三人去了两军交界处。

    中间一条清晰的分界线,两边各有一排士兵驻守,起义军见对面突然来了人,握紧手中的大刀,警觉起来。

    祝常青站在左右护法中间,一点一点向安全界限逼近。

    “对面的什么人?给老子站住!还想开打?!”起义军中的一个暴脾气挥起刀指向祝常青,神色愤怒,破口大骂。

    此话一出,两军刹时剑拔弩张,都不甘示弱地亮出兵器。

    刀剑的冷光险些晃了祝常青的眼睛。

    李凭栏却在这僵持的氛围中轻笑一声,握着她的上臂,将她推出去小半步,语气轻蔑而讽刺:“打着祝氏的名号想要造反,怎么,连祝家后人都认不得?”

    起义军们闻言都是一怔,看向面前这个气质非凡的小娘子。

    祝常青抓住机会,高声道:“你们去通报吴双一声,就说他的义妹找他来了。”

    士兵们面面相觑,将信将疑,皆不敢轻举妄动。

    反倒是方才的那个暴脾气又最先反应过来,一转身,撒丫子就跑远了,边跑还边大声嚷嚷:“老大!老大!你妹子找你来了!!”

    不过片刻。

    对面的军营里就冲出来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男子。

    他奔来的速度太快,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直接冲过了安全线,像头狗熊似的将祝常青抱在怀里。

    祝常青眼前一黑,只听见头顶传来浑厚的粗嗓:“妹子!你咋来这儿哩!”

    是吴双,没跑了。

    比五年前还要结实。

    祝常青艰难地将人推开,生怕朝廷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