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亲人相见泪湿满眶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李广高兴异常,连连搓手:“大司马果真厉害,李广深感佩服……”

    说着,李广对皇帝的旨意再无异议,拱手告退。望着走出帐外的健壮背影,陆向北摇头无声笑了笑,转身坐回案几后面。

    史上李广在一次战斗中,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悲情自杀而亡。

    深究的话,据史料记载,是当时任大将军的卫青出击匈奴,李广高龄六十往上任前将军。出塞后,

    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的驻地,思及恩人公孙敖不久前被武帝剥夺侯爵名位,就想着让其参与这次战斗,

    好有个立功的机会,又思及出征前武帝的叮嘱,说李光年事已高,在战斗中恐有些力不从心,这暗示的意味不要太明显,不允李广打前锋,

    于是,卫青在作战前,安排原本该打前锋的李广与右将军的部队合并,从东边走。

    而东路绕道、路远,肯定不能按时与中军汇合,李广深知这一点,向卫青提出请求:“我是前将军,

    自然该打先锋,您却让我走东路。我好不容易才有了面对单于的机会,我愿意冲在签名,先死于单于之手。”

    结果力争无果,不得不率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走东道。

    东道难行又无向导,终迷路。卫青则在这时与匈奴单于对战,熟料,匈奴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

    在回军途中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带酒肉前去慰问李广,问询右翼部队迷路经过,欲上报天子。

    李广一生正直,得知卫青要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又被催逼幕僚前往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自然不答应,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

    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然,李广性情刚烈正直,又岂会受此屈辱,就对多年同生共死的部将说:

    “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屈辱!”

    语罢,拔出配剑自刎。就这样,一代名将悲情死去。在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真实再现了飞将军李广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英雄悲壮,可歌可泣,千载之下,光艳夺目。

    且最后评价:古书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大概是指李将军说的吧!

    在司马迁眼里,飞将军李广实诚得像乡下人,口齿迟钝,不善言辞,知其死,哀痛不已。

    唐诗人王昌龄有诗《出塞》赞美飞将军李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足见飞将军李广真得是位了不起的将军。

    了解飞将军李广的历史,在其任职麾下没多久,陆向北便安排一擅识路的小将跟随在侧,同时捣鼓出方便携带的指南针用于军中将领,

    自然而然地,李广手中有指南针一枚,又有擅长识路的小将在侧,近三年多来击战匈奴从未因迷路贻误战机。

    李广不是痴人,三年多的相处,不难看出陆向北对他的照顾,更不难看出陆向北这位大将军对他的尊重,对一位老将的尊重,因此,两人在军中相处很是和谐。

    匈奴单于在接见汉使后,内心是异常恼火的,但面上却不敢露出丝毫不满,告知汉使,他需要与臣下商议一番再给出决定。

    其实这不过是借口,匈奴单于知道他别无选择,退居沙漠,部族的生存只会比现在更为艰难,毕竟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每到冬日就已够难熬,

    否则,他们如何不顾部族勇士的死活,一到冬日便挨饿受冻叩响大汉边关,对大汉边关城池内外的百姓进行杀戮抢夺?

    没办法啊,他们是人,也要活命啊!

    但谁能想到,大汉近几年来连出猛将,尤其是那个杀神韩战,就像是他们匈奴人的克星,只要是其摔大汉军队对战他们匈奴骑兵,等着他们匈奴的,只有死路一条。

    除过这个杀神,大汉军中的卫青、李广同是悍将,现今匈奴被打得难有还手之力,勇士死伤众多,民众生活困苦艰难,不求和,不答应汉天子提出的苛刻条件,匈奴人只怕很难有以后。

    一宿辗转难免,匈奴单于想着只要匈奴的根不断,总有他们翻盘的机会,于是,汉使满意回归,匈奴单于和臣下羞恼愤怒,气得得在帐中直骂娘。

    “张骞见过大司马!”

    张骞蓬头垢面,一回到汉军帐中,激动得热泪盈眶,看到陆向北,忙不迭抬袖拭去泪水,揖手见礼。

    陆向北安慰其几句,面朝南宫公主拱手行礼,南宫公主明明三十出头的年岁,却已然一脸沧桑,着陆向北免礼,忍着眸中热泪涌出,端庄有礼说:

    “多谢韩大将军打出我大汉雄风,才让本宫有机会重返故土,谢谢!”

    微垂首,南宫公主的语气异常诚恳。陆向北启口:“大汉雄风是我大汉将士同心协力打出来的,不是臣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