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战场收割,大势已成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彤红的阳光斜照,照亮了满地血迹斑斑的战场。
五陵关外如是,关内亦如是。
这一座天下雄关,近年内却接连被破,仿佛一个垂暮老人,失去了往日雄峻的身影和气势,多处崩坏,断墙兀立。
各种形态的尸体,完整的,不完整的,横七竖八,随处可见。
战争的残酷,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直达人心,触目惊心。
没有人对此进行收拾,任由尸首横陈,在时间的作用之下,开始发酵,让人作呕的恶臭散发出来,血浇大地,蚊虫滋生。
三天前,蒙元铁骑终于攻破了五陵关,这一场胜利,让本已萌生退意的游族们,重新焕发了斗志和煞气。
因为关内,便是京城!
关于这一座城市的繁华和丰腴,千百年来,在文字上,在言论中,早已深入人心,令人向往。
望见京城的城墙,成千上万的蒙元铁骑就像饥渴的旅人看到了美食,一个个嗷嗷大叫着,蝗虫般扑了上来。
其实在五陵关的攻坚大战中,蒙元已经消耗不小,几乎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还是在他们驱使了上万中原百姓为炮灰的前提之下。
元文昌的顽固抵抗,很是让蒙元首领感到意外。又或者,这并非是元文昌个人的命令发生作用,而是整个民族团体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呈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
不折不挠,宁死不屈!
民族的意志凝聚在五陵关上,死战不退。
对此,蒙元首领有过动摇,觉得是否太过于深入,恋战太久了?出身草原,习惯狩猎的他,莫名感觉到了一丝危险。不过好在,最后还是破关而入了。
前面,就是京城。
蒙元首领一声令下,开始攻城。但在城下,蒙元铁骑同样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
孤城,往往意味着绝望。但有时候,绝望却会让人爆发,背水一战,殊死一搏。
蒙元过处,屠城一空。
对于这一点,被困在京城的万千人家十分清楚。横竖都是死,为何不以死相争?
于是乎,无路可逃的人们纷纷自愿奔上城头,冲向城门,即使没有兵器盔甲,即使只是拿着镰刀锄头,即使只是一身布衣。
在这一刻,平民百姓都成为了斗士。
在这一刻,民族意志再一次凝聚在京城城墙上,凝聚在每一块城砖之上。
没有迅速破城,让蒙元首领颇为急躁,却不甘就此离去。因为他知道京城的抵抗绝不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也许下一波猛攻,也许再冲杀一次,那城门便会失守,支离破碎。
在战场上,损耗几乎都是双向的,就看哪一方更多一些,更难以承受。
其实他并没有估算错误,几番搏杀之下,京城的抗线真得到了濒临崩溃的临界点。
战争很注重士气,但士气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再让蒙元骑兵攻多几天,如果蒙元的战备再充分一些,比如多准备点攻城器械——作为游牧部落,对于城池的概念认识颇为薄弱,他们更依赖坐骑冲锋,而这样的作战方式和特长,在广阔的地形上能威风八面,大杀四方,但攻坚起来就显得力有不逮了。
这也是强弩之末的元文昌部众,能苦战坚持那么长时间的主因。
只是,世事无如果。
攻城战第三天,一支大军突然出现在后方,旗帜飘扬,一个斗大的“陈”字随风飞舞;另有“锐士”、“玄武”等旗号铺张开来。
没有人知道这一支队伍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也不知道领军者是何方神圣。但远远望去,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援军!”
城墙之上,有军士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吼叫。
“援军”
下一刻,一阵阵困兽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京城,久久无法平息。更有人喜极而泣,泣不成声。
的确是援军,大军毫不客气就冲杀向蒙元的后营,肆意砍杀起来。
战争是一门哲学,而入场时机则是学习的钥匙;若时机不对,则处处被动,但当恰到妙处时,便是一场一面倒的收割。
莫轩意的先锋军来的时间正在点上,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出了冲锋的号令。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鏖战多日的蒙元骑兵在方方面面上都近乎极限,面对突如其来的生力军,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逃!
溃不成军,末路狂奔,骑兵的优势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在莫轩意的指挥之下,只是大肆截杀了一阵,将对方驱逐到五陵关外,便不再追击,收住了阵脚,选择守关,以及分兵,进入京城。
入城的过程出乎意料的简单,守将自动开门,欢迎莫轩意率军进来。
原来在蒙元攻坚之际,元文昌便吐血病倒,身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