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赵云投效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州牧此言……”赵云似乎不大明白陈炎的意思。
“子龙的志向是解百姓倒悬之危,刘玄德待子龙仁义,此为私情,并非为公,若以私情论交,我与子龙今日才相识,自然不如玄德待子龙之厚,但我治理青州,效果显着,使一方安定,他日,我若以兵据幽冀,亦必会好好治理地方,我所为,岂不符合子龙之志向?”
这番话倒是让赵去沉默了下来,想起来,刘备除了对他好之外,好像确实也没取得过什么成就。
赵云心中不甘,又反驳:“刘使君虽如今落魄,但他乃汉室宗亲,又以其仁义之名,必会人心归附,投效者众,将来必会有腾飞之日。”这话赵云刚才似乎讲过来了,这表明他已词穷,不知道该说什么,本来他也不是一个善辩之人。
陈炎听到赵云几次强调汉室宗亲,突然醒悟过来,或许赵云对汉室还心存幻想。
“自黄巾以来,朝廷衰败,致使天下大乱,朝廷又先后为董卓、李傕、郭汜所掌,我知玄德有匡扶汉室之志,我亦如此,但我更希望天下大定,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虽有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作乱,使天下大乱,但大乱实是始于朝廷,始于汉室,如若不是朝廷懦弱,汉室衰弱,董李郭之流,又岂能祸乱天下?”
“我陈炎只为百姓,还天下大定,若汉室能振作起来,我愿辅佐汉室,若汉室不兴,我唯有先割据一方,保一方稳定,让一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陈炎虽有野心,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赵云的面前说出取而代之之类的话来。
“至于玄德,他得士人之心,我听闻他败于吕布之手,曾一度无以为继,后得徐州东海麋竺之助,才躲过一劫,只是玄德要成大业,恐怕千艰万苦,实是不易。”
赵云顺口问起刘备最近的事情来:“不知刘使君最近怎么样了?还烦请州牧告知。”
陈炎笑了笑,赵云的想法已经体现在表情上了,讲道理讲不过,就转移话题。他也不想逼赵云太甚,因为转移话题本身就是心虚的表现,也表明在赵云的心中,陈炎是比刘备强的。只是赵云与刘备私情比较好,便相信刘备而已。
“据我所知,刘玄德两年前得徐州陶谦收留,助陶谦抵御曹操,后来陶谦病逝,把徐州托付给刘玄德,此本是机遇,只是可惜了。兖州大战后,吕布败逃,进入徐州,得刘玄德收留。”这些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赵云也知道。
“后来……我忙于攻北海,徐州又太远,就不怎么了解了,只是听闻吕布趁玄德与袁术交战之时,袭取下邳,夺了徐州,刘备败逃到广陵一带,因没有粮草,大军困乏,又投降了吕布,被安置在豫州沛国。”
“沛国?”赵云皱了皱眉头:“沛国距离济南可不近。”
“哈哈哈哈,自然是不近,得有将近一千五百里路吧,若是子龙想去找玄德,恐怕得想清楚了,且以刘玄德如今之境遇,也未必能在沛国立稳脚跟,需知曹操对徐州觊觎已久,与吕布又是仇人,必会兴兵来夺。”
“且袁术久有北上夺取徐州的想法,亦是虎视眈眈,刘备栖身于沛国,夹在三人之间,必会被牵连,又偏偏实力弱小,恐怕难以自保。徐州如此风云变幻,只怕子龙到了徐州之后,刘备又不知去向了。”
“这……”陈炎这话暗含讽刺,这是实情,赵云也无法反驳。
“若子龙只有一个人,那还好,但听说你与同乡一起,还带了家眷,恐怕得想清楚了,你总不能带着家眷到处跑吧!以我看,子龙不如就先留在济南,暂时为我效力一段时间,待日后得到刘玄德的确切消息,若仍去找刘玄德,我绝不会阻拦。”
陈炎想明白了,只能先把赵云留在济南再说。赵云待久了,自然也会习惯于在济南的生活,到时恐怕就不愿意去了。
赵云也是苦恼,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他早就去了。可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弟夏侯兰和两人的家眷,这事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陈炎主动转移话题:“不知子龙家中还有何人?”
“母亲和寡嫂、侄子尚在,我本不想带她们出来,只是常山也颇深战事影响,家中没有男人,我亦不放心,就带她们出来了。”
“若是如此,子龙去徐州就更不方便了,还是先留在济南吧,为我效力,拿一份俸禄,待日后有了决定,我绝不阻拦。”
陈炎重复了刚才的说法,但意义却不一样,刚才说的,更多是考虑赵云的想法。现在重复说,是为其家眷着想。
“只是……”
“子龙不必觉得为难,我招揽于你,你亦有选择的权力,就算你不愿意,亦不会影响到你我的交情。”其实两人第一次见面,没有什么交情,但陈炎在话里已经把赵云当成好友了。
“我让你留下,只是为你解决暂时的问题,待这暂时的问题解决了,任由你去留,我岂会阻碍你之志向?你与国让交往甚久,当知他初次来东平陵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