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急救知识的传播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州牧,这……”杜袭皱了皱眉:“用人当先用德,若用一些有才但德行败坏之人,州牧会为人所诟病。” 

    杜袭所言不无道理,陈炎想了想:“任何我所用之人,其德行不能有亏,否则一律不予以任用。” 

    “德行不能有亏?” 

    “正是,我们将基本的德行归纳起来,比如必须讲孝顺,尊敬师长等,这些是任何官员必须具备的德行,如若违犯,视情节轻重做出处理,重者罢免,并不再任用。只要官员或新来投效的人德行无亏,便以能力、以往成就为重,德行次之,名声、年纪为轻。” 

    “可州牧既已划出最基本的德行,为何还要再重复考核德行?” 

    “所考核的德行,需在最基本的德行之上,例如十里八乡的大孝子,或以品德高尚而声名远播之人等,这些人自然可以在德行上得出高分。” 

    杜袭点了点,又细细思考起来。 

    “那名声呢?” 

    “名声的评判,包括出身以及他人对其的一些评价等。”陈炎可不敢玩唯才是举那一套,他只能把出身放在相对不重要的位置上。 

    陈炎与杜袭聊了半个时辰,把各个评判项目详细地说了一遍。 

    最后,他才嘱咐:“其大体思路便是如此,子绪可慢慢思考一番,参考以往的上计制,制订出一套规则来,日后则成为我青州治下引进及任用人才的制度,发放俸禄亦会参照此法。” 

    “州牧所讲,我仍需思考一番,不过,若此法得以实施,必会助州牧引进更多人才。” 

    “那是自然,我施此法,其意便是引进和任用人才。” 

    …… 

    在营陵时,陈炎经常出入伤兵营,有感于军中对伤兵的处理并不恰当。军中医者太少,士兵受伤之后,不能及时处理伤口,由此受感染而死的,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军中大多数人都不是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战后因伤口感染而死。 

    陈炎自然想改善这一点,他虽不懂医术,但他在21世纪也受到急救方面的培训,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脏复苏、包扎伤口等。他从军中挑选出几百个士兵,由他亲自指导,学习怎么去处理伤口。 

    当然,这时代的物资缺乏,没有酒精、纱布等用以包扎伤口的物品。陈炎也只能想办法用其他东西来替代,例如用麻布来替代纱布,用干净的水来代替酒精。其实,这时代也是有纱布的,但在军中,连麻布也是种奢侈品,更别说是纱布了。 

    郭嘉跟在旁边看着,也是暗暗称奇。 

    “州牧所学真是渊博,连处理伤口也会,都可以当一名医者了。” 

    “哈哈哈哈,医者就不敢当了,只是会一些急救方法而已,大军战时,大多数伤兵并非死在战场上,而是因这伤口不及时处理才会死。今我将这些处理伤口的基本方法教会士兵,军中懂得处理伤口的人多了,就可以代替医者,先处理伤口,如此可避免受感染而死。” 

    “州牧此法我闻所未闻,但很精妙,若如此,我军战死的士兵会大为减少。” 

    “那是当然,其实不仅是军中,如今战乱时期,行医之人也很少,百姓常常病无所医,事实上,我所教的这些方法,也可以让百姓来学习,这些都是基础的操作,并不难学会。学会后后百姓遇到类似的情况,例如被刀伤、摔伤等,也能自己处理。” 

    “以后咱们军中每一千名士兵中,至少要有一百人左右,会处理伤口,使伤口不再恶化,再由医者来医治,死的人必会大为减少。” 

    陈炎微微叹了口气,他倒是想成立一个医学院,培养医生,再建医院,为自己和人民服务。可是,这时代的名医也就那么几个,华佗和张机都不在青州。这种大事,他也不敢随随便便托付给医术不高的人。看来,这事只能暂时放一放。 

    “对了,奉孝。” 

    “何事?” 

    “军中医治伤兵,要需要大量的药材和物资,包括麻布等,回头得找个医者,列出一个清单来,日后大军出征时,军中要准备这些东西,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其重要程度不下于粮草。” 

    “还是州牧想得周到。只是,这恐怕价值不菲,辎重压力可不小。” 

    陈炎想了想:“无妨,只要挽救更多士兵的性命,那也值了。” 

    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 

    转眼间,已是建安元年(196年)十一月,陈炎在营陵待了三个月时间。 

    潘璋、高览率军出去讨伐各郡县,也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北海、东莱各县均已归顺。两人在管亥的帮助下,前后共收拢了五万多散落各地的黄巾军士兵和流民,由国渊和杜袭负责安置。 

    不过,这流民的收拢工作并没有完成。已经收拢的流民,赶上了耕种,算是完成了一个阶段。就算再接着收拢,恐怕也会错过耕种季节。国渊等人也把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