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下一步战略,夺徐州琅琊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陈炎觉得这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这等于毕业包分配,搞不好有些学子为了为他效力,故意欠学费。
邴原皱起眉来,细细思考,第一条没问题,第二条也没问题,只是第三条……好像有点强迫学子为陈炎效力一样。不过,他转念一想,欠钱总得还的,这些欠学费的,为陈炎做事也是应该的。
“好,州牧此法倒是好,这倒也解决了学子没钱上学的问题。那教材呢?讲席具体怎么教?”
“各课程怎么教,应由讲席做主,日后,每个课程的讲席可一起编着新的教材,届时书院就可以使用固定的教材来传授知识,就方便了许多。”
邴原又提了些其他问题,陈炎也一一解答。
“对了,刚才州牧还说到要兴办蒙学。”
“正是,要进入书院读书,要求学子至少要识字,要识字,就得上过蒙学。这书院办起来,规模迟早要扩大,若蒙学跟不上,识字的人少,到时无学子可招,那就要麻烦了。”
“不过,如今我财力有限,这蒙学也不敢大办,先在东平陵办个十个左右,待以后有了足够的钱粮,再慢慢扩大蒙学的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上蒙学。”
邴原只是个纯粹的文人,没有那么多心思,他觉得陈炎此举对兴教化大有好处,连忙起身向陈炎行了个大礼:“州牧兴教化,功在千秋,我深为佩服,愿倾力助州牧,兴办书院和蒙学。”
如此一来,邴原算是接下了这建书院的重任。原则上讲,他也算是出仕了,书院祭酒也是官职。不过,性质不同,不会影响到他的名声。
“对了,这书院州牧想建在哪?”
“当然是东平陵。”陈炎暗中嘀咕起来,总不能把书院建在朱虚吧?
“对了,先生,还有一事。”
“何事?”
“康成公在家乡北海高密,若是可以的话,先生可去高密延请康成公担任书院名誉祭酒一职?”
“名誉祭酒?”
“哼,名誉上的祭酒,他无须打理书院事务,只是挂了个名,先生可再向其求几副字,待书院建好后,悬挂于书院的课室里。”
“州牧这倒是好主意,凭康成公的名望,别说是青州了,就算是整个天下的人,都会蜂蛹而至。”
这书院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
陈炎把诸将都派出去平定各县,诸县没有兵力,多半会望风而降。不过,即便再顺利,估计也得花几个月时间。他打算在冬春播种之前,都留在北海,处理北海事务。没办法,北海和东莱流民太多,收拢流民也是需要时间的。
他找来郭嘉和杜袭,商量一下大事,向两人问计。
“今我已据青州除平原之外的各郡,然青州乃四战之地,若想保青州周全,我下一阶段该如何去做?”
郭嘉似乎已经提前做了工作:“州牧虽占据青州,但青州不稳,可谓是内忧外患,内忧则是流落于各地的黄巾贼和流民,今州牧派高、潘、管三位将军,平定各县,收拢流民,想必能顺利,只是需花点时间。”
“至于外患。”郭嘉拿出一张舆图,比比划划起来:“青州之北乐安方向,州牧以黄河为防线,暂时没有大碍,袁绍与公孙瓒大战正酣,其在渤海虽有兵力,但那是为了对付公孙瓒,其军不会南下。平原方向,州牧只需盯着臧洪,臧洪据了东武阳,袁绍就暂时不去攻济南。”
“青州西侧,乃是兖州泰山郡,那是曹操之地,泰山太守名为薛悌,乃一文人,不擅武事,且州牧与曹操皆无动刀兵的迹象,州牧只需和以前一样即可,西面亦无忧。唯有南面,州牧需小心谨慎。”
“南面是徐州琅琊郡,今琅琊相萧建驻军于莒县,距离北海营陵约两百里左右,不过萧建此人,没有多大志向,其兵力不过两三千,自保都未必能,想必威胁不大,但州牧不得不防。”
“另外,泰山贼臧霸手里至少有三四千兵力,驻扎于琅琊开阳县,臧霸本在泰山郡为匪,后投降了徐州牧陶谦,为陶谦所器重,刘备进入徐州后,陶谦病亡,臧霸不愿意受刘备掣肘,便率军占据开阳,割据一方。”
“徐州情况也似乎不大妙,据最新消息,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夺了下邳。刘备败走广陵,但因大军困顿,又向吕布投降,驻于沛县。吕布据了下邳,这琅琊就有戏看了。”郭嘉笑了起来,看来似乎很高兴。
“这是为何?”
“琅琊相萧建势小,畏惧臧霸,必结好下邳。刘备此人,有仁义之心,当年大军困顿,尚且还东进救北海。他在徐州曾拒曹操之兵,颇得民心,若其据下邳,必不会坐视臧霸壮大,以威胁下邳,他会为萧建掣肘臧霸。”
“今下邳为吕布所得,吕布狼子野心,萧建就算与其结好,其亦会衡量利益,才决定为萧建做什么,至少不会像刘备那样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