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高顺投效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那人把刀放回兵器架上,然后向陈炎行礼:“我乃高顺高仲从(字是作者取的,顺有顺从之意,假设高顺在家中排行老二),兖州东郡人,听说国相招揽贤才,我自觉还有些武艺,又曾熟读兵法,便来自荐,只是……惭愧,败在这位兄台手下。” 

    “你是高顺?”陈炎刚刚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此人的身份,原来竟是高顺,话说高顺不是应该跟着吕布吗? 

    此时,他突然想起来了,高顺在历史上首次出场时已经是在徐州。这表明高顺可能是在兖州才投了吕布,如今阴差阳错,跑来投靠自己也是正常的。 

    “正是,莫非国相也听过我名?” 

    “哈哈哈哈,我曾在兖州待了一段时间,似乎听说过仲从之名,今日有才幸得以相见,我心中欢喜。” 

    高顺一听,心中大喜,看来陈炎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陈炎连忙把高顺迎入室内,两人聊了起来。 

    “今吕布与曹操大战于兖州,兖州大乱,仲从从兖州而来,也是颇为不易。” 

    “国相说的是,我是东郡东阿人,久闻温侯勇猛之名,本想去冀州投效温侯,谁料温侯反进入兖州来,使兖州爆发大战,双方交战至今,已有八九个月时间,致使兖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那你又为何不去投效吕布呢?”高顺来到济南,却说自己想投吕布,这让陈炎稍稍感到不满。不过,他转念一想,在他和吕布之间,正常人都会选择吕布。 

    “我在东阿,吕布引军来攻,东阿人程昱忠于曹操,率众死守两个月,吕布无奈撤了兵。后来,曹操大军入兖州,缺少军粮,那程昱竟以人肉制成肉脯,以供军粮,那些都是东阿的百姓,我实难容忍!” 

    “可这与吕布无关呀!” 

    “若不是吕布入兖州,岂会有此大乱兖州之战?吕布又岂能脱得了干系?”高顺刚才还称吕布为温侯,表达了他对吕布的尊敬,此时直呼吕布的名字,表明他对吕布入兖州感到不满。 

    “吕布大军退后,我寻得时机,带着家人逃出东阿,往东进入青州,又恰好听到国相在济南招募贤才,我空有一身本事,不愿就此荒废,愿投效国相,为国相效力,还望国相收留。”高顺起身,朝陈炎行了个礼。 

    “无须多礼……只是,我据济南一国,兵力两三千人,实力不强,然周边诸侯虎视眈眈,我亦危机重重,仲从投效于我,可曾想过如何助我解除危局?” 

    “这……”高顺明白陈炎有意考校他,他想了想,才给了个回答:“济南虽小,但国相之名,却是如雷贯耳,我刚来济南,便知国相引青州各地流民入济南,分配土地,以供百姓种田,此乃富民之策,可使济南钱粮丰盈。” 

    “青州之地,黄巾作乱频繁,黄巾贼虽会掳掠,但裹挟人口,不过是平民百姓而已。近两年,几股大的黄巾贼,已慢慢南移到青州北海、东莱或徐州琅琊等地,济南、平原、齐国黄巾贼反而减少了许多。” 

    “国相引百姓种田,亦使济南境内一些小股的黄巾贼接受了国相的好意,去种地,济南黄巾贼悄然得以瓦解,不能成为祸患。” 

    高顺这番话让陈炎感到很高兴。大股黄巾军如今都在北海琅琊附近,济南只有一些黄巾军的散兵,他们也确实在慢慢从良了。陈炎剿过匪的,不从良的,也被他给清剿了。 

    “青州恐怕无人能威胁到国相,平原、乐安等郡多年战乱,早已破败不堪,犹如死地,袁绍都懒得去占。北海孔融勉强据一国,镇守一方。前年,公孙瓒杀害刘虞,为人所愤恨,他虽掌幽州,但幽州不平,他不能安定后方,又何敢再入青州?真正威胁到济南的,恐怕只有袁绍。” 

    高顺一番分析,说得头头是道,这表明他不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陈炎也是连连点头。 

    “仲从说得有理,今袁绍令其子袁谭进入青州,占据齐国,其目的自然是占领青州全境,而我是其首要之敌。若只是袁谭在齐国的兵力,我并不畏惧,只怕袁绍会往青州增兵,届时我又该如何应对?” 

    “袁绍虽强盛,但其敌人却不少,国相不妨与袁绍的敌人结交,一起对付袁绍,如此国相压力必会骤然减小。” 

    “我曾与公孙瓒结交,但公孙瓒兵败青州,其军已无力再入青州,除他以外,我还能结交何人?难不得去结交异族不成?” 

    “国相你忘了?黑山军张燕!” 

    “张燕?”要不是高顺说起张燕,陈炎还真忘了。相较而言,张燕更能牵制袁绍的军队,使袁绍不敢轻易增兵青州。 

    “正是,张燕与袁绍交战已有两三年时间,双方已是死敌。袁绍想消灭张燕,却无奈于张燕依靠太行山来防守,袁绍无计可施。若他增兵青州,邺城兵力减少,张燕只需兵出黑山,进入巨鹿,他必会紧张,兵力也会受到掣肘。” 

    “仲从言之有理,看来我得派人去一趟黑山,与张燕搭上关系,我与张燕、公孙瓒组成一个反袁联盟,如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