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下界我疯狂41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重重考验中脱颖而出,踏上会试的荣耀之路。 

    乡试临近,主考官的人选却成为了一场激烈争论的焦点。各方势力争执不下,皆想将这一关键职位纳入己方阵营,以图在科举中施加影响力。争论的喧嚣逐渐升级,整个局面几近失控。 

    就在这混乱的时刻,朝廷果断出面干预。最终确定由礼官担任主考官,此决定旨在借礼官的中立性与权威性,为考试奠定公正的基石。同时,为平衡两省考生的利益与疑虑,朝廷下令两省各出两位副主考官。这一安排,犹如在汹涌的波涛中抛下了锚链,迅速平息了两省考生间甚嚣尘上的阴谋论。 

    此前,有传言称某省官员妄图勾结,在考试中设局做掉另一省的部分考生,只为给本省多谋取十个录取名额。此传闻如阴霾般笼罩在考生们的心间,让本就紧张的氛围愈发压抑。而如今新的考官安排,如一道曙光穿透阴霾,重新点燃了考生们对公平考试的希望,考场内外的秩序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只待乡试的大幕正式拉开,让众学子在公平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乡试的考场上,本应是一片庄严肃穆,众学子们奋笔疾书,为前程而拼搏。然而,在那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舞弊行为悄然滋生。 

    一些狡黠的考生,妄图走捷径获取功名,他们或与场外之人暗中勾结,通过特殊的暗号传递试题信息。只见那负责传递的人,在考场外的隐蔽角落,将写有答案的纸条绑在小巧的石子上,趁着守卫巡逻的间隙,精准地掷向考场内预先约定好的考生窗口。还有的考生事先买通了考场中的杂役,让杂役趁送水或整理考场之际,偷偷将写满知识要点的薄纸塞给他们。更有甚者,利用考场内监考人员换班的空当,相互交换试卷,以他人之优长补自己之短板。 

    朝廷对这种舞弊行为深恶痛绝,秉持着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蛛丝马迹,立刻展开深入调查,绝不姑息。相关部门迅速成立专案组,官员们日夜兼程,收集证据,无论是舞弊的考生、参与其中的官员,还是那些传递消息的市井小人,都被一一揪出。 

    对于舞弊考生,当即革除其考试资格,并且终身禁考,让他们永远失去踏入仕途的机会;涉案官员则被革职查办,视情节轻重,或流放边疆,或没收家产;而那些协助舞弊的市井之人,也会被处以重刑,以儆效尤。朝廷以雷霆手段维护科举的公正与神圣,彰显其对选拔人才的重视与决心。 

    在这风云变幻的科举时期,各种消息纷至沓来。那些尚未被证实的,皆如无根浮萍般在民间飘荡,成为众人交头接耳的传言。可一旦阴谋得逞,那便会沦为臭名昭着的科考舞弊案,玷污科举的神圣殿堂。 

    所幸,谍报司犹如敏锐的鹰眼,洞察到了那隐藏在暗处的阴谋诡计,并迅速将相关情报呈送入皇城。彼时,皇上正为大陆位面的动荡而忧心忡忡,殚精竭虑地谋划着稳定国家的方略。岂料,竟听闻手下官员妄图在科考之中中饱私囊,大发不义之财。 

    这无疑是在国家的根基上动土,皇上顿时龙颜大怒,盛怒之下,一道道圣旨如疾风般传向那涉及科举事宜的两省,实则主要聚焦于徐州府城。圣旨明示,两省中级以上官员,皆需配备一名谍报司的太监。这些太监身负皇命,将时刻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影子,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 

    官员们的言行举止、日常交往,乃至与科考相关的一切事务,都将在他们的审视之下。这一举措,宛如一张严密的大网,在科举的舞台上方悄然撒开,旨在杜绝任何可能的舞弊行径,以雷霆手段扞卫科举的公正与威严,也彰显了皇上整饬吏治、维护国家根本制度的坚定决心。 

    这些由谍报司派出的太监,身份特殊至极,他们只对皇上一人忠心耿耿,肩负着无比重大的使命。手持上方宝剑,威风凛凛,那明晃晃的剑身仿佛时刻在宣告着皇权的威严与不容侵犯。他们被赋予了调动两省兵力的无上权力,宛如行走于世间的煞神,所到之处,令众人胆寒。 

    在徐州与金陵这两片土地上,他们的出现如同掀起了惊涛骇浪,血雨腥风迅速弥漫开来。一时间,牢狱之中塞满了被牵连的官员与商人。那些行贿妄图在科考中谋取私利的人固然罪有应得,而一些未曾行贿却也被卷入旋涡的无辜者,也只能在惶恐中挣扎。为了保住身家性命,他们不惜倾其所有,金银财宝如流水般从他们的家中涌出。 

    官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原本看似稳固的权力架构在这一刻摇摇欲坠。商人们也被迫大出血,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而那些钦差太监们,在这场风波中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大肆敛财,九成的财富如涓涓细流汇聚,被运往皇宫,充实皇家的库府。 

    剩下的一成,若其家族尚有人在,则被送回族中购置田产,化作族田。这片族田承载着家族的期望,成为族中子弟科考的经济支撑,也为家族的延续与兴盛埋下了一丝希望的种子,然而这希望的背后却是无数人的血泪与官场商界的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