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柬埔仔开始修运河,月楠为什么急眼了?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既然您提到这些史书,那按照《史记》记载,刘邦遇秦将杨熊,大破之。”

    “汉武帝时期,卫青被誉为,才能不特章邯,杨熊也。”

    “可见杨雄于卫青棋逢敌手,而刘邦竟然能胜之。”

    “刘邦进咸阳之前,史书中用的是“破之”、“大破之”,“皆破之”等词。”

    “这就足以证明,刘邦绝非等闲之辈。”

    朱棣闻言,笑意更甚,转而问道:

    “若是依你所言,那为何彭城之战,有着军事实力且有军力优势的刘邦会惨败?”

    朱瞻基轻抚额头,略作思索后道:

    “彭城之战,刘邦的确是败了。”

    “但经此一役,刘邦已然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极限,不再亲自指挥这种超大规模的会战。他换了一种作战思路。”

    “他派遣韩信北上拓土,同时设法联络策反各方势力,而自己则是正面应对项羽攻势,而这一抗就是好多年。”

    “在关中之外,刘邦布置了荥阳城、皋巩线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之后,函谷关是最后一道防线。”

    “刘邦的防守不是龟缩不出,而是打不过就守,守不住就逃,逃出去立刻就能形成反击。”

    朱瞻基顿了顿,他感觉刘邦的这种打法,有种后世打游击战的感觉。

    随即,他接着说道:

    “虽然刘邦在面对项羽时,屡处下风,但若是项羽不在,刘邦就能重创楚军。”

    “结果楚汉两军主要是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之间来回纠缠,函谷关根本就没有用上。”

    “到了汉四年十月,韩信攻陷齐国都城临淄,汉对楚已经形成包围圈,项羽派龙且率领大军去攻打韩信。”

    “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项羽为何不亲自去?”

    “就是因为项羽知道,若是换旁人,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由此可见,刘邦与项羽的军事能力上是有差距的,但不是很大。”

    “就是我虽然打不过你,但是你也打不死我的那种状态。”

    “但是在战略布局上,项羽就是低于刘邦的。”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一直赢,刘邦一直输。但在刘邦的战略布局完成后,刘邦最终取得胜利。”

    “所以我觉得,刘邦打仗的本事,也就比项羽、韩信差了那么一点。”

    朱棣听了朱瞻基的长篇大论之后点点头,再次发问道:

    “那为何读史书中给人的印象,都是刘邦打仗不怎么行呢?”

    朱瞻基沉吟片刻,继而说道:

    “因为刘邦的主要战绩,《史记》虽然该记都记了,但通常就是“拔之”、“破之”等词一笔带过。”

    “相反,刘邦打了败仗有多狼狈,如何向谋士问计,最终如何凭借政治智慧化解军事困境,太史公则不惜笔墨,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朱瞻基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

    “不止是《史记》,《汉书》亦是如此。”

    “我也不懂,为何史书中几乎所有的胜仗都是这样的记录方式。”

    “不过孙儿斗胆猜测,或许是史学家认为,皇帝最重要的是德政与仁心,非必要不会以军事才能论高下。”

    这话一出,朱棣脸又黑了。

    朱瞻基瞬间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他怎么忘了,自己爷爷最大的乐趣可是北伐!

    朱瞻基马上找补道:

    “后世被当做理想的皇帝,军事才能大抵都是要被淡化的。”

    “例如明君典范唐太宗李世民,他被誉为“天策上将”,极有军事才能。”

    “但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对他的聪明神武都是一带而过,强调的还是其虚心纳谏和德政。”

    “《宋史》赞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亦是没提到其军事才能。”

    朱瞻基一直小心的看着朱棣的脸色,只见朱棣的脸色依旧没有好转,他再次小心翼翼的说:

    “您在后人眼中的功绩,亦是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几征漠北只是锦上添花。”

    朱棣闻言,心中一滞。

    好像确实如此。

    那他要不要让史官,多记录一些他英明神武的北伐事迹?

    ......

    “嗯?”

    “这就没了?”

    刘邦感觉自己正看的爽的时候,突然戛然而止。

    他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后人呐,会说你就多说点呐!”

    吕雉又是在心中啐了一口。

    后人把刘邦夸成这样,刘邦之后指不定要飘成什么样呢!

    在刘邦飘飘然之